
原標題:煤價大幅下跌采暖費用難降
本報10月6日綜合消息 近幾天,我省不少市開始收取2013-2014采暖季的供暖費。很多讀者反映,今年煤炭價格相比去年出現大幅下降,供暖價格是否也該下調?對此,本報駐各地記者調查發現,絕大多數地市供暖價格仍執行去年標準,并無下調計劃。
“今年煤價比去年便宜了至少20%,為啥供暖費不見降價?”近日,濟南市民張先生所在的小區物業貼出了供暖收費通知,收費標準仍和去年一樣,套內建筑面積每平方米26.7元。像張先生一樣,不少居民都有類似的疑問,認為供暖費不僅要隨煤價上漲,也要隨煤價下降。
自9月份以來,濟南、青島、煙臺等多數市的供熱企業陸續開始收取供暖費。本報記者多地采訪得知,目前我省絕大部分市今冬供暖價格維持去年的標準,也有少數市在醞釀調整供暖價格,但預計今年調整的可能性不大。
淄博市民張先生說:“煤炭價格從今年年初就開始下降,都已經降到了每噸500多元,既然煤炭價格下降了,按理說取暖價格也應該下調。”采訪中,不少市民認為,取暖價格也應該像油價一樣采取“聯動”,既然煤炭價格下跌,供暖費下調也在情理之中。
記者從濟寧市物價局了解到,在煤炭價格下降的大背景下,供暖價格并沒有因此出現較大波動。煤炭價格下降可以緩解供熱公司虧損局面,但從總體上對供熱價格沒有形成直接影響。
記者采訪我省多市供暖部門了解到,我省各市目前執行的供暖價格普遍是2008年制定的標準。今年的煤價可謂跌至谷底,動力煤低達每噸500多元,較去年降了約130元,降幅約20%。雖然現在煤價比去年下跌了很多,但相比2008年的煤價水平,價格下降不大。
煙臺物價局工作人員表示,雖然煤價有所下降,但其他成本上漲了很多,比如人工費、運費等。此外,環保壓力加大,熱企鍋爐需要進行改造,也導致成本有所增加。
延伸調查
煤價占供暖成本六成以上
據業內人士介紹,煤炭約占供暖企業成本的60%以上,是影響供暖成本的主要因素。
煤炭通分析師王曉璇告訴記者,一般來說,供暖企業集中采購煤炭的時間大約在10月中旬,不排除因供求關系而導致的動力煤價格小幅上漲,但從目前的形勢來看,上漲空間不會太大。
濟寧市物價局工作人員介紹,煤炭成本只是決定供暖價格的一個方面,而每一項價格調整都是較為復雜的科學工程,要權衡統籌各方面的因素,并不能簡單地因為煤炭價格變化而盲目采取價格調整。“就人工成本來說,較之5年前幾乎翻番。”
與5年前相比,煤炭價格下降不多
據了解,我省多市供熱價格都是2008年前后制定的。煙臺市物價局工作人員稱,供暖價格是參照2008年的煤炭價格、人工成本等因素制定的,當年環渤海地區5500大卡的動力煤均價為每噸603.84元。
此后幾年煤炭價格一直高位波動,2009年為537.36元/噸;2010年為635.36元/噸;2011年為742.1元/噸;2012年為681.14元/噸;今年的煤炭價格降至2009年的水平,每噸在530元上下浮動。盡管現在的煤炭價格比前兩年降了不少,但與2008年相比每噸只下降了幾十元。
另外,供熱企業用于維護管網和設備的開支逐年增多。近幾年工人最低工資標準每年都增加20%左右,伴隨著最低工資標準逐年上漲,供熱企業的職工工資和雇工費用增加較大。因此,即使目前煤炭價格降低了,供暖企業也難保不虧本。
市民呼聲
供熱成本應該透明化
淄博市一家供暖公司工作人員表示,煤熱聯動實行起來有難度,因為煤炭價格一直在波動,煤炭價格下降也是階段性的,而供熱企業的煤炭采購期長,不確定性很大。
采訪中,不少居民表示,企業供熱成本到底包括哪些,應該由專業公司進行監審,并向社會公開,不能總是拿“成本倒掛”等來應付公眾,這樣難免會讓人懷疑其真實性。
居民們表示,企業成本應增加透明度,接受公眾監督。同時,一些不必要的因素不應該計入成本,如部分供熱企業職工的高收入、企業管理不善造成的損耗等,這些不應該由消費者來承擔。
部門回應
供熱調價要聽證 現在恐已來不及
德州市物價局工作人員表示,供暖價格調整需要召開聽證會,從發布信息到召開聽證會就要30天,再加上前期調研和后期的材料整理、匯報與發布最終結果的時間,今年供暖前調價恐已來不及。
記者從供熱公司了解到,熱企經營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每年都需要政府補貼。煤炭價格下降帶動熱企成本下降,首先會在政府補貼領域作出調整,短期內不會影響到居民。
熱企說法
供熱價格與成本倒掛
近日青島公布了2012-2013供熱季的供熱成本,每平方米在41元以上。青島供熱企業表示,現行居民采暖用熱價格是2008年制定的,供熱價格為30.4元/平方米(套內建筑面積),對應的供熱企業到廠煤炭的價格為每噸605.55元,遠低于當年實際到廠煤炭每噸863元的均價,供熱價格與成本嚴重倒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