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東棚改三問:錢從哪里來?
齊魯網4月21日訊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衛視《山東新聞聯播》報道,住建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山東還有近80萬戶居民居住在棚戶區。這個數量,僅次于東北三省和河南省,位居全國前列。為了改善這些居民的居住條件,山東計劃到2017年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平均每年需要改造20萬戶,這么短的時間、這么大數量的改造,無疑是一場攻堅戰。那么棚改的錢從哪里來呢?
眼下,在臨沂市區里,同時有十幾處棚改工地正在緊張的施工。孫奎是房產和住房保障局安康居住工程科的科長。開春后,因為每天都要跑工地,孫奎說,自己在工地上的時間比在辦公室的時間還要長。"內裝飾我們什么時候能夠開工啊?八月份之后就開始,裝完地面之后就開始畫壁紙,很快的。"
臨沂市去年和今年的棚改任務是34000戶,這么多的改造量,錢是一個大問題。
"一想到錢的問題確實是當時是好幾天睡不好覺,犯難。光靠政府投入,光靠財政投入,這塊是肯定是遠遠不夠。"孫奎說,"棚戶區改造屬于保障性住房,政策較強,商業銀行都不大愿往里投錢,可財政的錢袋子又不夠。這幾年,省里從中央爭取了64億多元的補助資金,地方上也從公共預算和政府性基金預算一些渠道盡量地籌錢,可這些錢也只夠項目的先期啟動。"
大體上來說,一個棚改項目的建設資金四分之一通過財政直接撥付,其他資金大概都需要靠融資來籌集。
為了補上剩下來的資金缺口,臨沂拿出的辦法有兩個,一個是“以市帶縣”打包捆綁了20個符合條件的棚改項目,向國家開發銀行申請到了50億元貸款;另一個就是發行私募債券。今年,全省最大的一單發債項目,就是50億元的臨沂市南坊片區改造募投項目。這個項目目前各項手續正在辦理之中,其他的國有企業就是有資質的,還有三四家左右,也在支持這個棚改項目。
錢的缺口,等是等不來的。和臨沂市的情況一樣,為了按期完成棚改任務,山東各地拿出了各種各樣的籌資辦法。有商業信貸,有國企出資還有減免稅費鼓勵等等。在棗莊,五家國有煤礦出的不是錢,而是各出10萬噸煤,組建投資公司啟動項目,這相當于一次就投入了4億元。在聊城,除了成立市級財信投資公司,向省開發銀行爭取貸款,市里還通過招商,吸引一些國內知名房地產企業來參與棚改。這些逼出來融資創新,為山東各地棚改引來了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