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濟南12月3日訊(記者 孔冠軍)記者從山東省進入人口老齡化20年座談會上了解到,山東財政部門積極籌措資金,不斷加大全省老齡事業投入。2014年省級籌集各類老齡事業發展資金90多億元,主要用于落實社會化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險,以及為農村五保對象、低保老年人發放生活補助等政策。
“十二五”期間省級安排27.65億元 加大養老機構建設運營等扶持力度
多年來,各級財政部門將本級老齡部門的工作經費作為財政支出的確保對象,納入財政預算足額落實,保障了各級老齡部門開展工作的需要。2014年僅省級財政就安排省老齡辦基本支出和業務類項目經費1300多萬元。從2012年起,各級每年安排專項資金,通過“補、貼、獎、減、免”等一系列財政政策,對養老機構建設運營、社區和農村養老設施建設開辦、養老服務業人才培養等加大扶持力度,努力吸引社會資本投入,促進我省養老服務業加快實現社會化、產業化和市場化。其中“十二五”期間省級安排27.65億元。
從2008年起,省級每年安排專項扶持資金,建立以獎代補機制,采取市級推薦、現場檢查、網上公示等方式,對城鄉優秀養老服務機構進行一次性獎補,重點用于改善服務條件、改進服務質量,充分發揮以點帶面、示范引導作用,加快形成多形式、多層次、社會化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發展模式,推動全省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截止目前,省級財政已安排獎補資金5400萬元。
2014年,省級財政籌集安排1.1億元,對鄉鎮敬老院實施集中改造。為確保發揮資金最大使用效益,省級組織各市縣進行充分論證確認,并以市為單位下達省級補助資金,由市、縣統籌確定對各敬老院的補助數額,以滿足不同條件敬老院的改造需求。
連續10年提高全省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2014年全省平均達2400元左右
同時,我省不斷提高養老待遇,積極支持提高老年人生活水平。連續10年提高全省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2014年全省平均達到2400元左右,并積極落實企業職工取暖補貼政策,2014年提高到1700元。積極推動實現城鎮居民、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并軌,連續兩年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2014達到每人每月不低于75元。
從2008年起,建立百歲老人高齡生活補助政策,2013年起建立80周歲以上低保老人生活補貼制度;進一步提高農村五保對象生活補助標準,在一般轉移支付的基礎上,2014年起省級對農村五保對象再給予每人500元專項補助,當年下撥補助資金1.1億元,有力保障了城鄉困難老人的基本生活。
每年安排省級轉移支付資金,對棗莊、德州、菏澤等經濟困難市落實離休干部“兩費”政策給予補助;每年兩次組織對省屬特困單位拖欠“兩費”情況進行審核,核定下達省級補助資金;認真考慮各地離休干部的醫療保障需求,完善離休干部醫療統籌標準增長機制,每年及時下達補助,支持各地切實做好離休干部醫療保障。
完善醫保體系 積極支持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
我省啟動實施省直機關事業單位醫療保險制度,在劃入個人賬戶資金數額、門診處方限額、門診和住院醫療費自負水平等方面,對退休人員都給予了相當優惠。明確將新農合與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合并實施,2014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20元,進一步提高參保(合)居民的住院報銷水平,并啟動實施了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在常規報銷的基礎上,對大病患者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一定補償,以減輕老年人醫療負擔,使老年人享受到更高質量的醫療衛生服務。
2008-2014年,省級每年下達資金,其中2014年9088萬元,支持各地將地方依法破產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全部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支持各地實施老工傷人員納入工傷保險統籌管理工作,切實保障老工傷人員工傷保險權益。
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4年人均補助標準提到30元,共實施了11大類43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為城鄉老年人提供健康查體、疾病預防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記者了解到,1994年,我省老年人口達到899萬,占全省總人口的10.37%,是全國第六個進入老齡化的省份,比全國早5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經過20年快速增長,到2013年底,全省60歲以上人口經已達1700萬,占總人口的17%,今年底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近1800萬。預計到2020年,將達到2208萬人,占總人口的22.3%,2050年達到老齡化峰值時,老年人口比例將上升到3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