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發布 《兒童眼及視力保健技術規范》(以下簡稱 《規范》)。《規范》指出,2歲以下兒童盡量避免操作電子視頻產品,0到6歲兒童使用電子視頻產品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不得超過一小時。《規范》還從兒童用眼習慣、眼科檢查方面做出了建議。記者昨天從市立、海慈、九醫等醫療機構獲悉,電子產品的增多使得兒童的視力受到影響,有一名4歲的娃娃玩iPad每天超過3小時,導致視力下降成了近視眼。
4歲娃娃玩出近視眼
市第九人民醫院眼科主任仇偉濤表示,這個《規范》很實用,建議家長都能夠按照《規范》約束孩子用眼。“電子產品如今成為孩子的玩具,但這也帶來了不少危害,許多孩子玩電子產品吃虧,成了近視眼。”仇偉濤說,他接診了4歲的患者明明(化名),經過測試發現,近視度數達到了200度,需要戴著近視眼鏡才行。
明明最愛玩iPad,家人為此給他下了很多的游戲,但明明很任性,平時不注意節制,有時候一天能玩3個小時的游戲。明明的家長向仇偉濤訴苦說,他們不讓明明玩,孩子就哭鬧,后來就只好依著孩子,沒想到反而害了孩子的眼睛。仇偉濤告訴記者,在接診過程中發現,孩子的近視呈現了低齡化,而過早接觸電子類產品成為主要的誘因。他介紹說,有的孩子僅僅過了半年時間,視力就大大下降,用眼習慣不正確,讓孩子的視力受到破壞。仇偉濤建議,孩子晚上在家看書寫字時,光線太強容易讓孩子眼睛產生視疲勞,太弱了,也會增加眼睛負擔影響視力;所以最好讓孩子在柔和的燈光下學習。
孩子用眼有了規范
《規范》指出,兒童(0—6歲)操作電子視頻產品時間每次不宜超過20分鐘,每天累計時間建議不超過1小時。眼睛與各種電子產品熒光屏的距離一般為屏面對角線的5~7倍,屏面略低于眼高。《規范》建議,培養兒童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包括正確的看書、寫字姿勢等;持續近距離注視時間每次不宜超過30分鐘。《規范》還首次提出,應對0—6歲兒童進行眼外觀檢查,對4歲及以上兒童增加視力檢查。
海慈醫院眼科主任馬海華則認為,孩子玩家長手機也不是個好習慣,另外,年齡小的孩子看電子視頻太多,易使眼睛處于疲勞狀態,容易造成近視。馬海華說,科學的用眼方法是,用眼每隔30到40分鐘,就要眺望一下遠處,讓眼睛休息一下。馬海華建議家長讓孩子多增加戶外運動,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營養要均衡,不要吃太多的零食,尤其是很甜的飲料。
市立醫院東院眼科主任姜霄暉表示,一旦發現孩子視力異常,家長不可盲目配鏡,因為有相當一部分是假性近視,如能在醫生的正確指導下,注意用眼衛生,孩子很快會恢復正常視力。
有的玩具太刺眼
記者探訪了部分商場的兒童玩具專區,發現多數兒童玩具很注意保護眼睛,沒有太多的刺激。但也有個別玩具,為了吸引兒童的注意,安裝了裝飾燈。市民劉先生認為,這些五顏六色的光源在吸引孩子注意力的同時對孩子的視力發育造成了不良影響。(記者 王磊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