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5
4
“挖掘機、吊車、裝載機司機,保底每月5000元,最高可掙10000元……”一伙騙子通過各種網站發布招聘信息,以高薪為誘餌,吸引了來自甘肅、內蒙古、河北等全國各地求職者,隨后以交保險費或服裝費的幌子進行詐騙,最后再開車把受害者拉到照相館和旅館后趁機逃跑。案發后,即墨警方迅速出擊抓獲兩名詐騙嫌疑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嫌疑人高某和任某原本是招工被騙的受害者,被騙后他們竟然如法炮制以同樣方式騙別人。
■報案小伙被騙身無分文
“本以為找到一份高薪工作,沒想到卻掉入了詐騙陷阱。”來自河北21歲的劉杰告訴記者,今年春節期間,失業在家的他在上網時,無意中瀏覽到一個網頁上的招工帖子,“高薪、挖掘機司機、包吃包住……”劉杰心動不已,今年 3月份他打通了網上留的聯系電話,電話中一名男子讓他盡快來。
3月中旬一天 ,劉杰揣著一千多元錢,千里迢迢來到了青島,在即墨普東鎮的一個路口見到了任某,任某開著一輛黑色轎車,在車上與劉杰聊了一會兒后稱很滿意,隨后任某讓劉杰先交給自己1000元的“從業保險費”,然后帶著劉杰來到了一家照相館,劉杰毫不懷疑地進去照相,卻發現任某加大油門逃跑了。劉杰當即反應過來自己被騙了,身無分文的他于是想到了報警,尋求幫助。
■調查受騙者來自多省份
“我們接到多起類似報案,受害者來自全國各地。”辦案民警告訴記者,即墨市公安局的通濟派出所、南泉派出所轄區內又先后發生了多起類似案件,受害人來自甘肅、內蒙古、河北、河南等全國各地,通過偵查發現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非常相似,詐騙方式都是騙子通過網絡發布招工信息,以薪水高為誘餌吸引求職者,然后通過電話將求職者騙到指定地點進行見面,隨后以交納從業保險費、服裝費等名義向他們索要錢財,最后駕駛車輛到暫住旅館或者照相館,將受害人拋離后迅速逃跑。
4月7日專案組確定了有前科的邱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民警隨后了解到嫌疑人邱某某和任某、高某三人無業但花錢大手大腳,而且任某手中黑色比亞迪S6越野車和受害者反映的一致。
■破案走訪百家網吧旅館
“嫌疑人高某酷愛上網,喜歡網絡游戲并愛好聊天。”辦案民警告訴記者,開始線索非常少,他們在走訪中了解到嫌疑人高某的一些信息,隨后他們開始在即墨和城陽周圍進行走訪,經過對即墨和城陽等百余家網吧和旅館進行走訪,4月29日,專案組民警在城陽區文陽路附近一網吧內將高某抓獲。
“根據高某的供述,我們守株待兔很快抓獲了嫌疑人任某。”辦案民警說,經過審訊民警了解到嫌疑人任某經常駕駛比亞迪S6在城陽高架橋一帶活動,隨后專案組民警展開了布控,在城陽高架橋附近“守株待兔”搜索嫌疑人的蹤跡。4月30日上午嫌疑人果然出現在城陽高架橋下面,隨后現場幾位便衣民警迅速將任某摁住,當場扣下其駕駛的黑色比亞迪S6越野車,并在車內查獲留有受騙者的行李、證件等物品。
■幕后倆嫌犯曾是受害者
隨后,民警在任某和高某的住處查獲大量受害人的行李和物品,經審查,該二人供述自2012年以來伙同邱某某(在逃)等人交叉結伙,在網上發布高薪招收挖掘機、吊車、裝載機司機信息,駕駛黑色凱美瑞轎車相約在即墨市見面后,以要求應聘者交納保險金形式進行詐騙,詐騙金額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在即墨、城陽等地以招工收取保險費為手段,作案20余起,案值10萬余元。目前犯罪嫌疑人任某和高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他們原本是受害者,如今卻如法炮制轉而去騙別人。”辦案民警說,據二人交代,任某和高某之前都是被騙來的,發現受騙后高某和任某并沒有去報警,他們不甘心自己受損失,他們想的是如何把錢最快拿回來,并決定以同樣的手段去騙別人。
事后,記者在看守所見到了其中一名嫌疑人任某,據介紹,任某今年 23歲,冠縣人。面對記者采訪,他一直很抵觸不愿多說,“我知道錯了,不想再說其他的了,我只想跟那些被騙者說一聲‘對不起’。”任某表示。
■套路不把人騙光不罷休
據辦案民警介紹,因為這伙嫌疑人在不同網站發布信息,而且還不斷進行更新,所以幾乎每天都能吸引很多的求職者。“特別是招工高峰期,應聘者會更多。”辦案民警介紹,根據嫌疑人供述,他們最多的時候一天能騙20多個人。
“遇到一些有錢的大客戶后,他們有時還會設計連環套,直到騙光他們身上的錢財為止。”辦案民警說,根據嫌疑人任某交代,期間他們曾遇到一位有錢的求職者,上午他開車先進行了接觸,并順利騙取了 1830元的所謂“保險費”。“因為這位求職者身上還有錢,而且還沒有意識到被騙,所以任某又主動打電話給邱某某。”辦案民警說,當天下午,邱某某又以“領導”身份與這位求職者見面,“又以購買服裝費、安全帽等理由騙取了近2000元。”
“由于大量的應聘者上當受騙,相應的他們的資金積累也越來越多,一名嫌疑人甚至一年后還購買了新車。”采訪中辦案民警說,畢竟一些受害人身上沒有多少錢,但這些嫌疑人根本不在乎,受害人身上有多少錢他們就騙多少,其中一些受害人因為身上錢太少還被要求寫欠條。
受害人快來領被騙證書
“這些嫌疑人所騙的人員多數都有特殊機械操作證,比如挖掘機操作證、吊車操作證等等。”辦案民警表示,遇到一些身上沒帶多少錢的求職者,這些嫌疑人有時還會將他們的證件扣下,“這樣也能讓求職者事后想方設法弄錢來贖回證件。”辦案人員介紹,他們曾在嫌疑人任某的住處搜出了很多這類證件。
當天上午,民警將這些證件展示出來。里面包括駕駛證、職工績效畢業證書、生產經營單位從業人員安全培訓證書、職業資格證書以及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證等。“這些證書目前就在公安局,也希望這些證書的主人在看到報道后及時聯系我們。”辦案民警表示。
記者了解到,這起案件涉及人員比較多,“希望其他被這伙嫌疑人詐騙的求職人員也能向公安機關繼續舉證。”民警表示。
網站應加強對發布審核
民警介紹,這伙嫌疑人在多家求職網站上發布了招聘信息,其中有趕集網、易登網、58同城網等。另外,他們所使用的手機號碼也很多,這些招聘信息所留的手機號碼也各不相同。“發布這類信息時不需要審核,只留下聯系人的姓,電話號碼也大都未經過實名登記,這些給破案帶來了很大困難。”辦案民警說,發布這類信息并不需要一些主管部門的審核。記者登錄了某招聘網站,并隨意注冊了一個用戶,然后很容易就可操作發布招聘信息。
“沒有相關的審核,這也給了一些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機。”采訪中一位曾經被騙的市民李先生對記者提出,“網站也應該進行加強審核,對于這些發布信息者應該進行有效監控。如果要發布招聘信息,網站需要發布者出示相關的執照登記等,然后經過審核通過后再將該信息發布出去,保證求職者能維護自身權益。”
網上找工作多留個心眼
“不法分子在網上招聘時大都打著高薪的幌子,而且還偽裝成某些大型國企,所以求職者在應聘網上工作的時候更應該謹慎。”采訪中,即墨刑偵大隊的辦案民警提醒,因為大型企業都有自己的官方網站,在遇到這類招聘信息時,應聘者可以先到網上搜一下他們的網站或者是撥打官方網站上留下的電話落實清楚后再進行應聘。另外,如果是正規大企業的招聘,一般都會留固定電話,而不是隨意公布一個手機號。
警方還說,求職人員一定要到正式的、合法的勞務市場求職,不要隨意將貴重物品或錢財、證件交由他人,發覺上當受騙應立即報警。
文/圖 記者 徐新東 劉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