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丘市興安街辦大城埠社區東小關居委會,64歲的孫林光和59歲的老伴兩個人蓋起了一棟二層小樓,現在還繼續翻建自己家的老宅。老兩口從1996年開始蓋到現在已經滿18年,然而孫林光卻說,雖然現在上了歲數了,但是經過這18年,他已經停不下來了。這棟房子已經成為他畢生的任務。
蓋房材料,很多是撿來的
5月2日,在位于安丘市健康路與興安路路口附近的孫林光家,從路邊僅容一人通過的小柵欄門走進一條一米來寬的小道,里面就是孫林光正在施工的房子。房子分兩部分,一部分是一棟兩層的沿街房,另一部分是沿街房南面正在翻建的老宅。
據孫林光介紹,兩層沿街房是他跟老伴從1996年開始蓋,2002年蓋好,里面的老宅則是在沿街房完工后才動工開建的。從外面看,兩層的沿街房與緊鄰的其他沿街房并無兩樣,一共六間,三間門頭房用于出租,開了幾家小商鋪。
在孫林光正在翻建的老宅,房子的框架已經基本建好,東南角落里堆著一堆沙子,小院中間還放著一堆磚。從柱子裸露在外的部分看,柱子上用的磚頭并不是新磚。“這些都是出去撿的,材料很多都是這么來的”。孫林光說,平時附近哪里有拆房子的或者丟建筑垃圾的,他都去轉轉,人家不要的還能用的材料他就拿回來,自己回家稍微加工一下就能繼續用。支撐著模板的腳手架也是用的一些舊材料,一部分是孫林光老宅的樹,砍掉以后做的,比較專業的設備則是從舊貨市場買的。
“這些沙子就是早上附近工地的大車拉沙子的時候掉的,我跟老伴去掃回來的。”孫林光說,蓋這個房子已經將近20年了,他也已經習慣了,剛開始的時候身子板結實,就沒日沒夜的干,現在上了年紀,每天就干三四個小時。他指著手上的膏藥說,昨天多干了一會兒,手就有點疼了,現在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從前了。
自己干的活,住著放心
64歲的孫林光頭發和胡子都已經花白,雖然天氣已經轉暖,但他還是依舊穿著厚實的棉外套,頭上戴著一頂帽子。孫林光年輕時候曾在生產隊下面的建筑隊干過建筑,所以在土建方面有一定的基礎。
“當時就是沒錢,結果這房子一蓋就是18年”。孫林光告訴記者,很早以前,房子北邊是一條污水溝,經常往他的老宅里倒灌。上世紀90年代初這一片要進行改造,他就申請在沿街蓋棟新房子。1994年,新房終于被批準建設,但是按照統一規劃必須要在兩年內建完,可當時的孫林光卻無力支付施工隊建房的費用,一再考慮下的他最終決定跟老伴倆人自己蓋。
當時孫林光手中還有一定的積蓄,因為兒子學習成績一直非常優秀,孫林光攢下的錢要用于供孩子上學。
2002年,蓋了6年的沿街二層小樓終于完工,孫林光的兒子也在同年考入一所不錯的大學。但是,孫林光的“工程”卻沒停,在沿街房完工的同時,他又將原先的老宅拆了,重新建。“老宅子年歲太久,都是那種土坯的墻,趁著有股子力氣當時就決定要翻建”。孫林光要供應孩子上大學,就把沿街房子簡單收拾之后向外租賃,收來房租減輕在經濟壓力。
如今,孫林光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在青島找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偶爾還會往家里寄一部分錢。“他也勸我不要再蓋了,可這些年都過來了,已經停不住了”。如今,孫林光老兩口就住在沿街二層樓的二樓,雖然房子完工也已經十多年了,孫林光依舊自豪的介紹著自己的成果,“除了最近下雨屋頂稍微有點潮以外,別的一點毛病都沒有,自己干的活兒,住著也放心。”
“停下來,也不知該干什么”
在孫林光的院子中間,地上有一個裝了沙子的大鋁盆,這是他用來淘沙子的。他說,一般的沙子里都會有一部分土,淘干凈了的沙子用起來更能提升房子的質量。但是,想要把這些沙子淘干凈,少說也得過10遍水,孫林光就是用一個鐵篩子在盆里一遍一遍的淘著。不光沙子要淘,就連撿回來的舊磚,孫林光都要拿著刷子重新刷一遍才會使用。
淘沙子的工具是自制的,在這個小院里孫林光自制的工具還有不少,為了上料方便,孫林光還自制了一臺簡易升降機,“以前年輕的時候都是徒手往上拽,現在上年紀了,拽不動了。”
在孫林光未建完的房子里,他向記者介紹著自己的“工程”,基礎用了三年,柱子用了一年,屋頂用了三年。孫林光說,這是他自己選擇的,是他未盡的事業,他會堅持做完。孫林光的老伴姓馬,今年也已經59歲了。說到有沒有后悔,馬女士說,也沒啥后悔的,現在每天老伴當泥瓦匠,自己當小工,已經習慣了。
回想起以前,孫林光遺憾沒能借到錢雇施工隊,“當時要是能貸下款來或者能借到錢,先把房子蓋好住著,然后去做點其他的事慢慢還錢,現在可能過的要好很多,然而現在,我就算停下蓋房子,我也不知道該干點什么了”。
雖然周圍的不少鄰居都對孫林光的作法表示難以理解,但孫林光依舊每天繼續著自己“未盡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