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5月7日訊(記者 景毅) 5月6日下午,青島野生動物救助協會的志愿者在沿大沽河北上考察時 ,在位于即墨市移風店鎮與平度市仁兆鎮之間河灘發現一只垂死掙扎的環頸雉,志愿者試圖喂水救治,結果發現其已經滴水不進且嘔吐不止,沒過多久這只美麗的環頸雉便死亡了 。據志愿者介紹,前一天他們到此考察時曾見河灘有玉米粒,從死前癥狀上來看此次發現的這只環頸雉很可能是誤食了有毒的玉米粒。據附近村民介紹,附近村鎮集市上曾有人專門以幾十元一只的價格販賣環頸雉。
“看著這么漂亮的小生命慢慢死去,真的非常痛心。”青島野生動物救助協會副會長張世平也是此次大沽河勘考志愿者之一,他向記者講述了當時的情形。6日下午,張世平和其他志愿者沿大沽河畔一路北上,調查枯水季大沽河沿岸的生態情況。在行走到移風店鎮與仁兆鎮之間河道時,志愿者發現前方不遠處有一只大鳥在蘆葦叢中拼命掙扎。“當時也沒看清是什么鳥,以為是被捕鳥的夾子夾住了腿不能飛了 ,所以才這么撲騰翅膀。”張世平說,他和志愿者趕緊跑了上去試圖解救這只大鳥,走近一看原來是一只環頸雉,而且根本沒有什么捕鳥夾子或者鳥網束縛它。
“中毒了 !”這是張世平和其他志愿者的第一判斷,志愿者們趕緊掏出隨身攜帶的礦泉水準備喂食這只環頸雉,希望能緩解它的痛苦,結果嘗試了半天也沒有喂進去幾滴水,志愿者隨后抱起這只環頸雉來到河水邊上,環頸雉低頭喝了兩口水卻緊接著出現嘔吐癥狀。等志愿者再想辦法時,這只可憐的環頸雉已經倒在地上停止了心跳。
說起環頸雉突然死亡的原因,張世平和志愿者認為是中毒而死。“它全身沒有一點傷口,肯定不是受外傷造成的,而且死前掙扎和嘔吐的慘狀明顯是中毒的癥狀。”說到這,志愿者們想起前一天他們路過此處時發現河灘上散落了一些玉米粒。“據之前有專業人士介紹,這些毒藥一般是那種有機磷農藥,市面上很容易買到,為了不影響銷售 ,下藥人在農藥含量上會掌握一定的比例,不會特別毒。”張世平說。
志愿者們找到附近的村民了解相關情況,有農戶向他們反饋,他們沒見過專門過來毒鳥捕鳥的人,但在村鎮集市見到有人售賣這種野雞,也就是環頸雉。“我們也多次接觸過售賣環頸雉的,一般售價幾十元一只,野味店 、集市什么都能見到他們的身影,這些人就是通過下毒或者架網捕殺環頸雉等野生禽鳥。”張世平說。志愿者提醒市民千萬別吃這些野味,尤其是中毒而死的野味身體內可能含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誤食后會造成嚴重后果。
■鏈接
國家“三有”保護動物
環頸雉,也稱雉雞、野雞,因頸上有白色羽環而得名。張世平告訴記者,環頸雉屬于國家保護的“三有”動物,即入列《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因科學研究、馴養繁殖、展覽或者其他特殊需要而捕捉、捕撈的,必須申請特許獵捕證。
“捕殺環頸雉造成的影響特別壞!”張世平介紹,在此季節,環頸雉正處于繁殖期,野外很難見到雌環頸雉,因為其都在窩里哺育幼鳥,而雄環頸雉則負責外出覓食,一旦將雄環頸雉捕殺,那么它的妻兒將面臨斷糧的境地。另外,環頸雉處于食物鏈比較底端的位置,它是鷹、野獸等的食物。“環頸雉的地位和野兔是一樣的,一旦環頸雉大量捕殺,將直接影響以它為食的食物鏈頂端物種的生存。”張世平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