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入新世紀,國學受到追捧,在島城,國學也風靡過一段,一些熱心國學的人士紛紛開班授課,很受市民的歡迎。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少兒國學班的日子并不好過,有的倒閉,有的轉行。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青島童學館瞄準中高端市場,王財貴國學小書院則進行全日制的讀經教育實驗。不教授數學、語文和英語,和學校教育脫節,這樣的實驗有戲嗎?傅寶誠并不認為這是個實驗,他堅信這些孩子都有不錯的未來。
調查 曾紅火一時,現如今紛紛倒閉
“三學堂就在里面,那邊的高樓拐個彎就到了。”市北區太清路30號,院門口豎立著一個大型書模,上面寫有三學堂國學書院的名字。值班人員聽到記者打聽三學堂,指了指里面的高樓。穿過院子中間的空地,三學堂的門牌就在拐角處出現。學堂大門緊閉,“咚咚”的敲門聲也沒有引來回應。
據三學堂書院負責人李樹清介紹,三學堂是儒釋道三學,少兒國學培訓是其中的一個項目,因為是免費授課,以前能吸引不少孩子前來學習。“現在基本不做了。”李樹清說最近的一次培訓是2012年暑假,免費提供場地學習《弟子規》,當時前后來了四五十個孩子,學習時間是一個月,暑期班結束之后,到了寒假也沒有再辦班。
不僅三學堂國學學院停下了少兒國學培訓,島城還有一些少兒國學班銷聲匿跡,這和兩三年前的“盛況”大為不同。青島市國學學會副會長張軼西觀察青島國學熱多年,對市場狀況也頗為了解。“最多時差不多有10來家針對少兒的國學培訓班,家長們也愿意把孩子送到國學班,讓孩子們學學《弟子規》、《論語》這些經典。
根據網上搜索的信息,記者探訪了島城的多家少兒國學班。在遼陽西路動漫產業園,記者并沒有找到豐竹國學館,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創業孵化機構,撥打豐竹國學館的辦公電話,電話已經變成空號。在遼寧路科技街頤高數碼廣場,記者同樣沒有找到369國學館的辦公室和課堂,在附近辦公的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這里存在一家國學班。
“據我掌握的情況,很多家都關門了。圈子就這么大,誰家有個大事都清楚。”李樹清的另一個身份是青島市國學學會的理事,他說少兒國學培訓班最熱鬧的時候是三年前。“2010年到2011年,那時候青島有好多家少兒國學班,相當紅火。”李樹清告訴記者,現在很平靜,有關門的,有轉型的,算是“各有各的道”。
觀點“內在”拼不過具體的才藝
少兒國學班沒落,業內人士認為很重要的原因是內在拼不過具體的才藝。“學了半年國學,看不出有啥變化,但是要學個書法、舞蹈或者鋼琴,很快就能表現出來。”在李樹清看來,內在的東西很難表現,家長認為出不來什么效果,慢慢地就不讓孩子學習國學了。
青島市國學學會副會長張軼西也認同李樹清的觀點。“家長的理念最關鍵,一些家長認為國學培養孩子的修養,不是很實用,不像具體的才藝,能直接表現出來。”張軼西說家長認為學習才藝不管對以后的升學,或者在親朋好友前面表現,都比國學要重要,或者說能短時間內出現效果。“現在這個社會這么浮躁,影響了家長們對國學的認識。”張軼西說。
除了家長的理念,張軼西還提到收益,因為收益少導致少兒國學班關門或轉型。“國學熱時,很多熱線國學的人都出來授課,一些人打出了免費的旗號,這樣對孩子來說很好,但對授課的老師來說沒有收益很難堅持下去,所以公益的課堂慢慢就退出了。”張軼西說不僅公益的課堂出現收益問題,公司投資的少兒國學班也受到收益影響。“企業性質的國學班需要投資才能開班,一些投入進來后,自然需要收益,但國學班的收益很慢,需要慢慢地經營和引導,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好的,但企業講求投資回報率,看不到收益慢慢就不做了。”張軼西說道。
沒了少兒國學培訓班,三學堂國學書院轉型到國學教材的開發。據李樹清介紹,三學堂現在的主要目標就是開發適合幼兒園的國學教材,同時對幼兒園老師進行培訓。“我們和青島國學學會共同研發了一套教材,現在基本成型了,可能很快就會推出,到時將在幼兒園里面進行推廣,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李樹清說。
趨勢 高端國學班殺入島城
雖然在一些業內人士眼中,青島的少兒國學市場沒有太大的“前景”,但青島童學館的館長于佳卻不這么認為。2010年10月份,位于銀川西路中海銀海1號的青島童學館開業。
記者從童學館工作人員口中得知,目前童學館的課程分為兩類,一類是國學四大課程,分為“文曲星班”、“智多星班”、“藝齡童班”、“背誦王班”,其中背誦王班專注經典學習,培養目標是速背經典,腹有詩書氣自華;另一類是全日制的幼小銜接班,即孩子上完幼兒園小班、中班,來到童學館學習,相當于幼兒園的大班,同時為小學的課程打基礎。
據介紹,四大課程都是周末班,一般一課時一個半小時,學制為兩年。國學班如何收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四大課程一年的平均收費過萬元,高的能到1.4萬元。工作人員稱因為四大課程的教學內容很豐富,國學班的師資力量也很強,再加上教學環境優美,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高收費。
童學館張老師稱開館前她們做過市場調研,現在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這些容易影響孩子們的成長,導致孩子成長中出現一些問題,如果能及時干預或者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很有幫助,國學就有這方面的作用。“我們調研的結果顯示,中高端收入的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出現問題的比例要比普通家庭的高一些。”張老師說童學館正是瞄準中高端收入的家庭,通過國學教育,預防孩子成長中的問題。
5月7日,記者來到童學館時,臨近午飯時間,孩子們正在老師的看護下玩耍,可能是受到國學教育,童學館內的孩子們都很有禮貌。記者進入童學館后,一名小朋友直接向記者問好,同時熱情地迎接記者。待午飯做好后,4名孩子都坐到飯桌前規矩地吃飯。趁著間隙,張老師帶領記者參觀了童學館的教室。二樓的三個教室布置基本相同,長條書桌前面放著幾個墊子,屋子里面裝飾很溫馨。除了教室,二樓還有一個游戲室,裝有孩子們喜歡的滑梯。文/圖 記者 李冰
另辟蹊徑
嶗山里頭開國學書院不教數學語文和英語
最小4歲,最大17歲,青島王財貴國學小書院目前有20個孩子,他們在校長傅寶誠的指導下誦讀經典。這所“全托”小書院選址在嶗山北宅,全封閉教學,一個月下山一次,每年的學費、生活費加起來大概有2.5萬元。除了誦讀經典,小書院學習項目還有鍛煉身體、大量閱讀和學習才藝。
對于讀經教育,傅寶誠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傅寶誠認為讀經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兩種教育理念,學校教育有很多弊端,其中最為大家詬病的一點就是“差的孩子沒法翻身”,形成了“陪好孩子上學”的現象。“優秀的孩子一直優秀,學習差的孩子在學習上一直落后,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隨著中考、高考的慢慢淘汰,很多孩子沒辦法上好學校,只能無所適從,早早工作,或者讀二三流的學校。”傅寶誠解釋說這樣的教育只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就是“謀生”,上大學是為了找一個好工作。
在傅寶誠看來,讀經教育則關注孩子們的德行和智慧,不管是優秀的孩子,還是暫時學習差的孩子,在經典的熏陶下,他們的見識都會有很大的提升。“讀經教育繞開了學校的教育內容,倡導學生讀一輩子有用的書,而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學習。”對于學生的前途,傅寶誠認為只要能力具備,不管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能勝任,比如去做一個司機,也是一個有德行、有修養的司機。
傅寶誠還有一個比喻,讀經教育就是“開飛機”,居高臨下,只要讀好經典,將來學習具體的知識不在話下,因為學習具體的只是好比“開汽車”,只要稍微熟悉,就能掌握這些知識。“前幾天還有一個孩子給我打電話,說北京一家學校的書法專業課過了,現在萊西的一所高中讀書,他告訴我感覺高中的知識并不是很復雜,給他一些時間他就能掌握。”傅寶誠告訴記者這個學生初中、高中都沒讀,利用這七八年時間讀了四五十萬字的經典著作,現在會吟詩作對,書法方面也很不錯。
不教授數學、語文和英語,和學校教育脫節,這樣的實驗有戲嗎?傅寶誠并不認為這是個實驗,他堅信這些孩子都有不錯的未來。
記者 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