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濟南病媒生物防治所工作人員在安裝捕蚊燈
去年7月,濟南病媒生物防治所工作人員在安裝捕蚊燈
“咦,這段時間這么熱,家里怎么沒有蚊子啊?去年我記得剛開始熱,家里就掛上蚊帳了啊!”昨天,家住省城高新區的王女士在清理東西時,發現了藏在衣柜角落里的蚊帳,很是感慨。今年的蚊子真是來得晚嗎?濟南的蚊子主要有哪幾種,帶著幾個問題,記者找到濟南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治所,采訪了這里常年與蚊子打交道的專家。
往年3月就逮到蚊子今年4月下旬才逮到,很多居民都覺得今年的氣溫有些反常,“五一”的時候剛剛脫去棉衣,換上春裝,到現在,家里也沒見到蚊子,“往年的時候,天氣一熱家里早就掛起蚊帳來了,今年到現在蚊帳還沒用上。”
濟南病媒生物防治所的副所長王永明告訴記者,3月份,他們就開始監測蚊子了,去年的時候第一次逮到蚊子是在3月份,今年第一次逮到蚊子是在4月下旬,蚊子出現的確實比去年晚。“影響蚊子活動的主要因素是氣溫和雨水,今年春天的氣溫有些偏低,天兒熱得晚,雨水也比往年偏少,對蚊蟲的活動有一定影響,不過這并不代表今年夏天的蚊子就比往年少,只是對它的繁殖高峰可能產生影響。”蚊子從幼蟲到成蟲的過程離不開水,所以濟南出現蚊子的高峰期一般在8月和9月。
往年的觀測結果顯示,蚊子出現早的年份,可能3月份就監測到了,蚊子出現晚的年份,可能到5月份才監測到,所以王永明覺得僅僅2013年一年蚊子監測到的晚,并不能說明什么問題,而且蚊子監測到的時間也基本在正常范圍內。
濟南有15個蚊子監測點
盡管普通人挺恨蚊子,但是對病媒生物防治所的副所長王永明來說,蚊子簡直就是工作伙伴。“研究蚊子首先得抓住蚊子,逮蚊子看著挺簡單,其實還是一個技術活呢。”王永明說著滿臉笑意。最早的時候,他們用一種逮蚊子的槍,讓居委會的人帶著到居民家里去逮蚊子,一個人計時,一個人逮,以一刻鐘為時間段,逮到的蚊子數乘以四就是一個小時的蚊子密度。“但是這種方法很浪費時間和人力,準確度也不夠,要是我去逮,可能逮住5只蚊子,要是換成你去逮,說不定只能逮住三只,后來我們就用上了專門的捕蚊燈。”
作為一種疾病的傳播媒介,蚊子一直都被監測著。濟南、青島和東營是山東的三個監測點,每個監測點都有城市居民區、公園、醫院、農村居民區和農村牲畜棚五類環境的蚊子監測,濟南共分了三個片區,每個片區都包含這五類環境,共有15個監測點。
每年的3月到11月,是蚊蟲開始活動的時間,也是王永明與同事們最忙的時候,這期間每個月的上旬和下旬,他們都要帶著捕蚊燈去逮蚊子。
誰在叮我?
濟南最常見三種蚊子淡色庫蚊是絕對霸主
“在我的記憶中,黑蚊子最厲害,隔著衣服就能咬人,而且不管是白天晚上,只要在室外,都能被咬,這種蚊子最可惡。”濟南市民李先生對蚊子充滿了憎恨,因為他的皮膚很敏感,每次被咬都起個大疙瘩,癢得難受。王永明說,“人們俗稱的黑蚊子,學名叫白紋伊蚊,是濟南最常見的三種蚊子之一,也是最兇狠的一種,大白天就能盯人。這種蚊子是上個世紀末從東南亞進口木材的時候帶進來的,不僅傳進了中國,還傳到了歐洲和美國,在當時是一個很重要的蚊蟲擴散事件。”
不過好在黑蚊子在濟南不是霸主,不然濟南人要受老罪了。王永明告訴記者,除了黑蚊子,淡色庫蚊和三帶喙庫蚊也是濟南常見的蚊子品種,其中淡色庫蚊是本地絕對的霸主,占到了八成以上。“這種蚊子平時躲在暗處,晚上有了燈光再出來咬人,個頭相對較小,身上也有花紋,不過身體顏色有些淺。這種蚊子在第二年春天飛出吸血產卵,形成當年新一代。“王永明告訴記者,有人覺得現在濟南冬天有暖氣,一些蚊子在冬天屋里氣溫超過20℃的時候出來咬人,會不會出現基因的變異?其實,相對于廣袤的農村來講,有暖氣的住戶只是寥寥,對蚊子的進化沒有多少影響,蚊子的種類更多還是由氣候決定的。
最愛叮誰?
蚊子最愛叮胖子和愛出汗的人體型較胖的人
人們呼出的二氧化碳是蚊子定向的氣味源,蚊子在50米開外就能通過嗅覺鎖定“目標”。因為成年人、體型肥胖的人和孕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較大,所以比較受蚊子的青睞。
愛出汗的人:有的人身體會產生一些酸性物質,也會刺激蚊子嗅覺,比如運動后大量出汗,身體會分泌乳酸,容易成為蚊子的獵物。
愛酒肉的人:實驗發現,人們在喝了酒、吃了牛羊肉之后,也會變得易受蚊子的叮咬。
喜歡穿深色衣服的人:穿深色衣服的人很容易招引蚊子。
喜歡使用化妝品的人:使用化妝品的人也容易被蚊蟲叮咬。許多種類的發膠、護手霜、洗面奶等化妝品對蚊子的誘惑力非同尋常。
濟南的蚊子大多來自小水體
預防蚊子要清理家中廢水
說起蚊子來,王女士很是發愁,這大概是她夏天最愁的一件事兒了。王女士的女兒很小,皮膚敏感,特別怕蚊子叮咬,只要被蚊子咬了,女兒身上就會起一個大包,每年只要屋里出現了蚊子,她就早早的把蚊帳拿出來掛上,生怕孩子被咬到。“去年夏天有段時間,我們臥室里有很多蚊子,一晚上在蚊帳上能發現十幾只,我非常納悶,到后來才發現陽臺上的一盆水養花里面全是蚊子蟲,嚇得我趕緊將花扔掉了,水也趕緊處理了。”
王永明告訴記者,其實很多居民家里的蚊子都來自于樓前樓后的下水道、小水坑、家里的花盆等小水體,這種小水體里面的水是不流動的,容易滋生蚊蟲,夏季是蚊子的繁殖高峰,如果溫度和濕度適宜的話,一般20天左右就會孵出一代蚊子來。“像大明湖這種大型水體里面,不僅有魚,能夠吃掉蚊子的幼蟲,水面經常還有波浪起伏,不利于蚊蟲的生長,所以這種湖泊、大河里面,蚊子反而很少。”王永明說,夏天要想家里的蚊子少,一定要把家里的衛生間等存水的地方清理干凈,盆盆罐罐的水要及時倒掉,更換新水,“只要一小盆水就能滋生三四十只蚊子。”
一般情況下,黃昏后一小時、天亮前一小時,是蚊子活動最頻繁的時候。王永明建議,在日落前將家中的門窗關好,次日天亮后將窗戶打開等都有利于預防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