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青島5月20日訊(記者 周衍鵬 通訊員 劉春芳 胡永緒) 19日,青島城陽區一名1歲多女嬰吃水果時噎住,一時間呼吸困難,命懸一線,家人抱著孩子乘出租車前往醫院搶救時,恰逢堵車高峰。出租車司機闖紅燈找到民警求助,民警駕車連闖數個紅燈,僅用了幾分鐘時間將女嬰送往醫院,經搶救女嬰脫險。
19日上午,在青打工的小王在家中給15個月大的女兒喂果肉時,果肉卡在孩子喉嚨里下不去,一時間呼吸困難,命懸一線。小王當時慌了神,婆婆急忙上街攔了一輛出租車,兩人抱著孩子上車往醫院趕。由于正值車流高峰期,出租車在路上根本跑不起來,這可急壞了小王和婆婆,只能一個勁兒地催促司機快點。 此刻對于女嬰而言,時間就是生命,出租車司機不顧眼前的紅燈,一踩油門將車開到了204國道正陽路路口,向執勤民警求助。簡單了解情況后,民警王玉安決定開警車送女嬰到醫院救治,于是拉響警笛,警車變成了救護車。為節省時間,警車一路連闖了四五個紅燈,將女嬰送到了城陽人民醫院,原本需要十幾分鐘的車程,僅用了四五分鐘。 經搶救,女嬰脫離了生命危險。搶救醫生稱,幸虧送醫及時,再耽誤幾分鐘時間,孩子很可能有生命危險。小王和婆婆對民警和出租車司機再三表示感謝。對于此次出租車司機因救人而闖紅燈的違法行為,交警部門稱會酌情考慮,予以免罰。
□專家支招 嬰幼兒吞食異物如何急救?
記者從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獲悉,嬰幼兒吞食異物導致窒息的病例雖不多見,但這類病例多屬重癥,加之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急救,把握不住最寶貴的四分鐘黃金時間,最終給家庭帶來難以彌補的遺憾。據介紹,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窒息源就是氣道異物,氣道異物事故多發于3歲以下的寶寶。寶寶喜歡將帶殼的松子、瓜子、花生米、糖球、果凍放入口中,哭、笑、吸氣時極易吸入氣道。
急診科主任徐靜告訴記者,當孩子發生異物嗆入氣管時,家長千萬不可驚慌,首先應清除嬰兒鼻腔和口腔內的嘔吐物或食物殘渣,但不要試圖用手把氣管內的異物挖出來,建議試用下列手法誘導異物排出:1、鼓勵咳嗽,引起窒息的異物多卡在喉嚨,特別像薄膜、果凍類異物,通常只有部分被吸入喉腔,還有部分在聲門外,這時鼓勵寶寶大聲咳嗽,有時可將異物咳出;2、俯傾拍背,如果懷疑異物被寶寶吸入氣道,應將寶寶上身前傾60度,俯臥于搶救者的臂肘上,頭部下垂,搶救者以手用力拍打寶寶的背部,借助重力,促使異物排出;3、心肺復蘇,如果異物去除,阻塞緩解,但寶寶呼吸、心跳已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