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偶爾抓上幾只流浪狗,是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家住嶗山沙子口的夏先生想利用自家閑置的一處廠房收容流浪狗,但考慮到未來困難重重,他希望能有更多愛心人士參與。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大街上的流浪狗數量日益增加,為數不多的幾個民間流浪狗收容組織,日子過得都很艱苦。不少志愿者希望政府能伸出援手,同時完善流浪狗救助的制度規范,也希望能有更多愛心市民付諸行動。
家有閑廠房,想收流浪狗
“我住在嶗山區沙子口附近,家里有個四畝多地的廠房,想要收容這些流浪狗。”6日上午,市民夏先生撥打本報電話提出自己的想法,他從小開始養狗,目前家里還飼養著五六條從路邊撿回家的流浪狗。“經常看到一些流浪狗尸體出現在垃圾堆里,感到十分痛心。兩三年前,我就想為它們做些什么,哪怕是給它們提供個家。”夏先生稱,他空閑出來的廠房在沙子口一處半山腰處,遠離居民區不會擾民。
“其實我也知道民間個人開辦流浪狗收容中心很艱難,而且我的個人經濟能力也非常有限,但是如果大家什么也不做,流浪狗的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夏先生稱,他在網上瀏覽過不少其他城市個人開辦的流浪狗收容中心,因為各種原因最后無奈關閉,安置的成百上千只流浪狗最后再次無家可歸。“僅靠少數人的努力,根本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希望愛狗人士都能從我做起,為它們做些什么。”
流浪狗救助,困難中堅守
此前記者在追蹤采訪一些長期救治流浪狗的志愿者時,已經見識到這些民間收容流浪狗組織的困難和無奈。今年75歲的郭老太長期收養流浪貓狗 ,在她總共30多平方米的家里,收養了80多只流浪貓狗 。在一些大學生志愿者的幫助下,郭老太在嶗山區枯桃租下了幾間平房,她和老伴每月接近4000元的退休金都花在了收養這些流浪動物身上。見此困境,周末來到基地照顧流浪貓狗的志愿者只好自費買一些狗糧,來幫助郭老太熬過難關。
而青島流浪動物愛心家園的志愿者們,日子過得也十分艱難,此前他們在櫸林山附近租下平房收容流浪狗,后來因為難以支付租金被迫搬出。隨后,在開平路附近租下了一間簡陋的平房,“給狗狗們買吃的都靠我們大家湊份子,但給狗狗治病花錢更多,我們現在還欠寵物醫院好幾萬塊錢。”志愿者楊為媛稱,由于開平路的平房場地太小,目前他們又在嶗山區張村找到一處帶有院子的平房,所有的流浪狗都搬到那里居住。
建議 收容流浪狗,政府應出份力
相關統計顯示,在2011年,全市發生狗傷人事件近5萬起,其中大多數是流浪狗傷人。“現在市民養狗存在亂象,亂養、亂放、亂撒、亂遺棄,養狗有很大的隨意性,養膩了、不喜歡了或者狗狗生病了,隨手就給遺棄了。”楊為媛氣憤地說,流浪狗是人為造成的亂象,反之人也為之所擾。
據了解,目前施行的《青島市養犬管理辦法》是從2005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該辦法只針對家養寵物犬的管理,并沒有涉及到流浪狗收容和免疫等方面。“養犬管理辦法只提到養犬人不得虐待、遺棄犬,但具體的懲罰措施方面,卻沒有相關的規定。”楊為媛稱,應該加強對遺棄寵物的人的處罰力度。
記者查詢發現,目前我國關于流浪狗救助這一領域,與之相關的法律幾乎還是空白,規范的制度更是遙不可及,而負責處理流浪狗問題的相應機構,目前也只有實施抓捕的公安部門。而衛生、城管、畜牧等其他職能部門,職能的分散和無規范可依,往往形成職能的缺失。
一些長期默默救治流浪狗的志愿者告訴記者,單純的捕捉流浪犬無法根治日益嚴重的流浪狗問題。“最好的結果就是政府出資建一些流浪狗收容基地,同時對民間愛心組織以及收容基地進行規范和幫助,首先是解決流浪狗的免疫問題,并允許市民協議領養,形成有序循環。”夏先生稱。
文/記者 徐杰 圖/本報記者 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