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在《陋室銘》中點出山因水而秀,水因山而靈,山水相依,將增添靈性。而對于不少游覽過佛慧山的市民,欣賞風景、瞻仰歷史古跡的同時,心中最大的遺憾是佛慧山上沒有水。不過這一遺憾有望得到消除。記者了解到,目前相關部門也在考慮,是否可以將大明湖棄水南調,為佛慧山景區提供常年的景觀用水,進一步提升佛慧山的旅游景觀。
記者 孫曉偉
佛慧山因缺水少“靈性”
作為濟南市政府2013年為民辦17件實事之一,千佛山風景名勝區保護建設工程內容之一的佛慧山景區改造已經啟動。
按照總體規劃,千佛山風景名勝區包括千佛山公園、佛慧山景區、蚰蜒山景區、金雞嶺景區、平頂山景區五大景區。千佛山和佛慧山景區構成了“大千佛山”景區的核心。佛慧山景區包括佛慧山開元寺游覽區、羅袁寺黃石崖游覽區和生態恢復保護區,有黃石崖石刻造像、開元寺遺址、大佛頭等歷史文化遺跡。
“佛慧山風景太優美了,一點不比南部山區遜色,真沒想到在離城區這么近的地方,還有這么美的風景……”在佛慧山景區內,盡管游人非常稀少,但前來游玩的游客對于風景秀美的佛慧山景區均贊嘆不已。
“唯一讓人感到遺憾的是,山上沒有水,缺少靈秀之氣……”旁邊的一位女性游客說道。她的話則代表很多市民的心聲。記者登臨佛慧山,也發現路邊的山谷中草木蔥翠,林地通幽,要是旁邊再有些潺潺流水,那就能讓游人感覺更有詩意。
“原來山上有兩個泉子,但是現在泉子都已經不再噴涌了,幾乎相當于死水了……”一位居住在佛慧山景區內的居民告訴記者,在佛慧山西側半山腰有個小水壩,是防山火的備用水源。
“北水南調”有望潤澤佛慧山
沿著開元寺入口一路上山,可以在半山腰陸續看到兩處被石砌圍欄擋起來的泉子,泉內有水,水中有魚,但讓人感到可惜的是,泉子不再噴涌,近乎于死水,“以前這里的泉子是噴涌的,但早就不噴了。”
無水的佛慧山,盡管綠樹環繞,仍讓人感覺少了些許靈性。
佛慧山怎樣才能因水而秀、因水而靈呢?是否有辦法將水引往佛慧山?在已經開始的改造施工中并未涉及到相關的內容。不過在和現場一位園林部門工作人員的聊天中,記者發現了一些新信息。該工作人員表示,濟南這幾年一直都在圍繞水做文章,“天下第一泉”抱團沖擊5A級景區,水的文章已經做得比較充分了,圍繞山的文章還需要繼續努力,“大千佛山景區其實就是圍繞山在做文章。”“其實,對于佛慧山景區水的問題也在考慮之中,現在濟南市正在對大明湖的水進行北水南調,然后引至廣場東溝、西溝,然后回灌和打造景觀河道,”該工作人員介紹,北水南調的大明湖水也有可能援引至佛慧山,從佛慧山上流下來,從而使得山水相依,增添靈性。
而現場記者看到,在佛慧山景區開元寺入口進入不遠處,施工人員正在對山間河道進行整修,打造山間的景觀河道。
“這個方案在論證之中,但是這個方案牽扯的費用太高,對于老百姓而言,會否接受花費大價錢引水至佛慧山還在兩可之間……”該工作人員介紹,這只是個遠景設想,不是近期規劃。
“北水南調”末端離佛慧山并不遠
“北水南調”將大明湖、五龍潭的棄水通過加壓補源到廣場東溝、廣場西溝源頭,作為景觀用水,那么廣場東溝的補源水能繼續加壓提升,到佛慧山景區嗎?
6日中午,記者趕至歷陽大街。在歷陽大街北側就接近了廣場東溝的源頭,河道內大型挖掘機的轟鳴聲遠遠傳來,施工人員正在分段對河道進行施工改造。
隨后記者來到歷陽大街太和廣場北側,這是一處偌大的深溝,施工人員正在溝底進行管線的鋪設。
記者注意到,廣場東溝北側就是金雞嶺景區,站在廣場東溝源頭上,可以隔著旅游路看到佛慧山景區。
既然大明湖北水南調工程,通過一級級加壓將大明湖、五龍潭的棄水引至廣場東溝,那么從這里再將水引至相隔不遠的佛慧山,在技術上并無太大的難度。正如工作人員上述的分析一樣,技術不是問題,關鍵是這樣的施工投資太大,投入和產出比是否合適,這才是最值得考慮的問題。
相關新聞
“北水南調”輸水管道開始鋪設
大明湖“北水南調”工程即廣場東、西溝引水補源工程,該工程通過建設加壓提升泵站和輸水管線,將大明湖及五龍潭棄水輸送至廣場東溝歷陽大街北側的強滲漏帶,用于補給地下水源,并為廣場東、西溝約20公里的河道提供景觀用水。工程完工后,每天約有10萬立方米優質湖水發揮“余熱”實現“北水南調”。
自5月中旬,大明湖“北水南調”工程進展如何呢?6月6日上午,記者對廣場東溝、廣場西溝進行了實地探訪。在廣場西溝濟大路段,記者現場看到,負責該標段施工單位濟南城建公司正在河道內進行緊張的施工,大型挖掘機挖開河底淤泥,將輸水管道鋪設下去,在河道兩岸,不少淤泥被堆積在上面。“現在正在下管線,主要是河道內的淤泥太多了,挖掘機承受不住壓力,容易下陷,必須在挖掘機底下安置石頭才能穩定……”現場的一位施工人員介紹,他們標段要求在七月底前完成管線的鋪設工作,“管線鋪設完成之后,會將兩岸的淤泥清理走,現在工期非常緊張,正在加班加點施工。”
廣場東溝有“兩股補源水”
大明湖“北水南調”如何爬到廣場東溝、廣場西溝的源頭呢?根據排水管理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廣場西溝工程將利用大明湖及五龍潭棄水作為水源,自東護城河向西,沿著西圩子壕(順河高架橋)、青年西路、廣場西溝鋪設的一條補源管線,并通過三級加壓站輸送到其源頭八里洼附近,同時從舜玉路分出一條,經過馬路地下管道,延伸到廣場東溝現狀滲漏帶,也就是歷陽大街太和廣場轉盤北側。
而廣場東溝引水補源工程,則同樣選擇大明湖及五龍潭棄水作為水源,輸水管線沿著西圩子壕、南圩子壕、廣場西溝、舜玉路、廣場東溝加壓輸送到廣場東溝滲漏帶,用于補源地下水,同時為廣場東溝、西溝約20公里的河道提供景觀用水。“對于廣場東溝源頭,其實有兩股補源水過來,一條是源自廣場東溝的,另外一條是從廣場西溝分支過來的,一部分補源強滲漏區,一部分作為景觀用水……”該工作人員介紹道,其中都是通過加壓將補源水提升到廣場東溝、西溝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