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存款變保險 五年虧了5000多
近日,濟南市長清區的李大爺向本報投訴,32000元存了五年,到期后才發現,當年是被忽悠買成了保險。所謂的高收益只有4100多元,而這筆錢如果存五年,利息超過9000元。眼看著收益損失一半,他找到當地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要說法,業務員承諾補償1500元損失,但一年后才兌現。同時警告李大爺,如果選擇曝光,將不進行任何彌補或者處理。
本來想存款卻成保險
李大爺今年70周歲,是長清一所學校的退休職工。手里積攢了一些養老錢,在附近一家銀行存了定期存款。工資卡里的退休金攢到整數時,就存成定期。2008年2月,他再次到長清區峰山路上的銀行網點存款時,兩名女員工過來勸他理財。"銀行里的人說存款的收益低,讓我買理財。門口掛著一個牌子,保本、分紅、有利息。我不懂,他們說,有利息每年還分紅,五年下來不低于銀行存款利息。"
李大爺說,開始不愿買理財,還是想存款,但是經不住勸,他認為銀行工作人員說的應該不會錯,就同意了。他告訴記者,他一直認為是銀行的人給他辦理的手續,和存款差不多,所有的單子都是工作人員填,最后讓他在哪兒簽字他就在哪兒簽了字。"我花眼,只能比劃著簽個名,其他的都是人家給代填的。最后,給了一個存折,還有一沓單子,裝在一個信封里。"
五年收益少5000元
今年春節,李大爺想起來,32000元錢的五年期到了。節后一上班,他就去銀行取款再轉存,銀行的工作人員看過他的存折和單據,轉給了保險公司。這時他被告知,"利息"只有3800多元。
"當時我就懵了!這差五六千塊錢呢。"李大爺表示,按當時的五年定期利率5.85%,現在應該拿到9360元利息。中國人壽保險公司長清支公司的工作人員讓他再等等,說這3800多元是前四年的分紅和利息,最后一年的分紅還沒到期,得到6月底。
最后一筆分紅打到了他的存折上,老人一看傻了眼,只有290.14元。這樣,3.2萬元五年的收益4100多元。主要構成是每年的分紅,以及這些紅利的利息。這時,他才明白,所謂的"保本、分紅、有利息"是怎么回事。比同期存款整整虧了5000多元。
業務員答應賠1500元
為這事,李大爺心里堵得慌,實在氣不過,找到當地的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要個說法。"開始沒人管,我跑了四五趟,最后他們說研究研究。上當的不止我一個,不少人在那里鬧呢。昨天,他們來說給我賠償1500塊錢,再送一套第五套人民幣紀念幣。但是十天之后才能給個憑證,錢一年之后才能拿到。"李先生無奈之下只好簽字同意。
收益太差,保險公司可以事后額外彌補?16日下午,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濟南分公司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經過落實后表示,業務人員和主管認為客戶年齡大,而且實際收益確實產生了一定的損失,提出了這個解決方案,屬于自掏腰包給予補償,為客戶彌補損失,并非公司行為。"既然客戶同意了這一處理方式,我們會督促長清公司盡快把1500元給人家。"
保險公司: 如果曝光不予處理
日下午,中國人壽保險公司濟南分公司辦公室的工作人員經過落實后表示,該公司確實先后在銀行為李先生辦理了三份保單,當年監管部門是允許保險公司在銀行駐點營銷的。經過長清支公司的相關負責人核實,也聯系了經辦人,因為客戶太多,業務員已經沒有印象,也沒有影像資料能夠證明當時的具體情形。"估計當時講解有偏差,客戶反應這么強烈。"
至于保單中基本信息不全,未留有效聯系電話,該工作人員解釋說,當時縣區公司要求不嚴格,可能存在這種情況,現在肯定不會出現這種失誤。
對于尚未到期的兩份保單,目前收益還不確定,保險公司建議李先生持有,起碼保全本金,如果堅持提前退保,可能會損失本金。如果到期仍然出現收益損失,可以與客戶再進行協商處理。
日下午5點多,記者了解到,當地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已派人與李先生進行溝通,稱處理了業務員,并承諾盡快把1500元送到家里。然而,同時提出,如果此事在媒體曝光,將不予處理,也不再給任何補償。
本報將繼續關注此事進展。
記者暗訪: 銀行仍在賣保險
日上午,記者以客戶身份來到李先生被忽悠的銀行網點,向大堂經理咨詢五年定期利率。"現在誰還存五年定期?一旦動用就算活期,不劃算。"他指著利率表說。
"誰要存五年定期?"旁邊很快走過來一位年輕的男工作人員,大堂經理指了指記者,這個小伙子靠過來詢問。記者表示,是替老人咨詢,養老錢長期用不著,打算轉存定期。"老人的錢?建議你看看這個產品,兩年之后可以隨時取出來,保本保收益,除了固定利率還有分紅,比定期存款利息高。"
記者接過產品說明書一看,這是另外一家保險公司的兩全保險,也是分紅型產品。他表示,現在銀行不再允許國壽等保險公司駐點營銷,但自己可以賣銀保產品。然后,列舉了該保險產品的一系列優勢,基本報喜不報憂,只說收益不提風險。
相關鏈接 保險產品禁止跟存款類比
年3月,銀監會已叫停保險公司人員在銀行網點駐點銷售,并嚴格規定,在商業銀行網點銷售的保險產品,不得與儲蓄存款、基金、銀行理財產品等"混淆銷售"。保監會也有明確要求,保險代理人不得將保險產品作為儲蓄產品介紹,不得套用"本金"、"存入"等概念,不得將保險產品的利益與銀行存款收益、國債收益等進行片面類比。保險公司委托銀行代理銷售投資連結保險的,嚴格限制在銀行理財中心和理財柜臺銷售,不得通過銀行儲蓄柜臺銷售投資連結保險。
據業內人士介紹,保險和儲蓄是兩碼事。保險有保障功能,如果投保人在投保第一年就出現問題,保險公司要全額賠付甚至掏出更多的錢,為了保證賠付,保險公司會有一部分資金無法長期運作,資金是有成本的。從分紅的角度看,如果保險公司運作較好,可能分紅就多,但也可能沒分紅。因此這是一款金融產品,與存款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