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義網德州8月13日電(記者盧金增 通訊員高忠祥 趙炳新 李鵬)身為鄉鎮管區書記,手握對省道公路拓寬征地丈量和監督的“大權”,卻伙同征用地所在村支部書記,借測量之機故意給村民的土地面積“縮水”,將村集體的溝、道、渠納入土地測量范圍,通過偽造的18張占地補償收到條侵吞征地補償款24萬元。8月12日,山東省樂陵市檢察院以涉嫌貪污罪對張艷輝、趙志強提起公訴。
初試造假,用假人名把余出的錢頂出來
現年45歲的張艷輝是樂陵市某鄉的管區黨黨總支書記。2011年3月,途徑樂陵市市區的S315省道公路向北拓寬時需征用他所在管區趙集村的土地,作為管區書記的張艷輝被鄉政府委派負責這個村土地征用的丈量和監督工作,時任趙集村村支部書記的趙志強配合張艷輝確定地界。
“張書記,村集體的賬還虧欠著3萬塊錢,量地的時候咱們量的寬松一些,到時候用多出來的錢把賬補上吧?”征地工作開展之初,趙志強便向張艷輝傾訴自已的難處。
“地都是戶家的,畝數是死的,能咋多出來?”張艷輝很納悶。
“能呀,有兩戶種的是村集體的地,還有一些溝、道之類,也屬于村里的。再說,咱給戶家量‘緊著’點,還能多出不少來。”趙志強說。
“那行吧,量著看吧。”張艷輝點了點頭。
征用地的丈量工作如期開展,張艷輝領著鄉里的測量小組對趙志強確定的地界進行測量并記錄。在張艷輝的提前“暗示”下,測量小組在丈量村民土地時都多少那么“緊了點”,趙志強也對現場的村民大講征地的政策,吸引村民的注意力。在檢察機關調查的書證中清楚的顯示出,兩人共多測量出2.95畝。量完村民土地后,張艷輝和趙志強又把占用的兩塊集體地和一些溝、道、渠進行了測量。
測量完成后,張艷輝分列了兩份記錄每戶征地畝數、姓名的明細表,將其中多丈量面積的一份交到了鄉里。在這份記錄中,由趙志強虛構了10個村民的姓名,頂了從村民身上“壓榨”出的和占用村集體的地畝數和應得錢數。
征地補償款很快就打到了張艷輝的個人賬戶上,張艷輝和趙志強便開始根據另一份記錄村里各戶實際地畝數的明細跟村民兌付補償款,每個收到錢的村民都會給張艷輝寫一個征地補償收到條,并按上手印。兌付完后,張艷輝和趙志強便根據虛構的10個村民的姓名寫了10張收到條,自己摁了手印,連同其他村民的收到條一同報到鄉里的財政所。
通過這種方式,兩人多報出88476萬元,填上村里的3萬元賬,還剩下了58476元。
伎倆重施,虛報人名再次騙取補償款
2011年11月,S315省道向南拓寬,還需向趙集村征用土地,張艷輝和趙志強像上次一樣在量地的時候量的比較“寬松”。除此以外,在確定每戶村民實際征地畝數時,鄉里的測量標準是按寬度10米測量,兩個人給村民量的時候卻按8米,硬是讓出了一條道,當然,這條道算作了村集體用地。
報賬前,兩個人在城區的一個小飯店吃飯。張艷輝說:“老趙,都測量完了,你寫幾張支款條,把賬對起來吧。”
“沒問題,我回去編上幾個就行!壁w志強笑了笑。
這樣,趙志強又編造了六個假名字,偽造了六張征地補償款收到條。之后,張艷輝根據村民們的收到條連同6張假的收到條,手寫成8張支付占地補償款表。兩個人在沒有讓村民看的情況下,直接在每個村民的姓名上面按上了自己的手印,就把表交到鄉里的財政所。
補償款下發給村民后,兩人將虛報的79761元收入囊中。
張艷輝和趙志強還把屬于村集體的土道測量到被占地的村民頭上,但實際兌付時并沒有把土道的征地補償款給村民,也就是在村民頭上虛加了這條土道的占地款,沖頂平了鄉財政所撥付的占地補償款。而下發的2萬多元存入了張艷輝的個人賬戶。
貪婪成癮,只要是征地補償都要“雁過拔毛”
2012年6月,趙集村與其他幾個村合建幸福社區,需要占地28畝。張艷輝與趙志強又領著測量小組到村民的地里“緊著”測量。
一年多來,兩個人的“工作經驗”已是非常豐富,鄉里的測量小組在丈量的時候,趙志強還經常會親自與測量人員一起丈量,丈量的時候不免“缺斤短兩”。他的這種做法引起了在一旁守著的村民很大的不滿,于是他又跟村民講起了“政策”,如果村民不服還會拿“領導”嚇嚇村民,有時張艷輝也會在一邊講起“大道理”。就這樣,社區建設占用的28畝土地丈量過程中,兩人硬是從村民的土地畝數里“擠”出了1.31畝土地。
已經控制不住自己貪欲的趙志強還嫌不夠,又領著測量人員到了一塊村集體的小畦地,把這片0.38畝的水溝地也測進了社區用地。
兩人將這多出的1.68畝地分到了兩個虛構的姓名上,又如法炮制了兩張征用地補償款收到條,同其他村民的收到條一起上交鄉財政所。在這次征地中,僅占用了8戶村民的土地,也就是說,在上交的10戶村的錢款收到條中,就有兩張是假的,兩張虛假的支款條報賬后,虛報出50400元的征地補償款。
事后,張艷輝通知被補償的村民到農村信用社兌現補償款,8戶村民領完補償款后紛紛離去,張艷輝接著把多出的50400元存到了自己的個人賬戶上。
東窗事發,罪行暴露在陽光之下
今年5月,樂陵市檢察院在下訪巡訪過程中多次收到群眾舉報,反映張艷輝和趙志強兩人在征地補償中存在侵吞錢款的嫌疑。在初步摸查掌握了一定的證據后,檢察機關很快立案偵查,最終查獲張艷輝和趙志強在征地過程中,用18張虛造的補償款收到條騙取侵吞補償款24萬元的事實。
據張艷輝交待,剛開始虛報的時候,只是想幫趙集村利用這個機會補上村集體的賬,覺得用村里的地補村里的賬并不違法。可是面對多出來的那么多錢,自己沒有控制住自己的貪欲,放進了自己的口袋。省道公路征用土地早就過去了,兩年多的“風平浪靜”讓張艷輝讓覺得這事已經過去,但心存僥幸的他還是沒有逃過法律的懲罰。
檢察官認為,在征地補償、糧食直補等惠農項目領域,由于錢款數額大,涉及面廣、監管體系不完整,缺乏監管力度等原因,往往給一些基層管理人員弄虛作假、中飽私囊創造了條件。杜絕些類案件的發生,一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強化監管,使之不能為;二是加強犯罪預防教育,警鐘長鳴,使之不想為;三是加大打擊力度,震懾犯罪,使之不敢為。
今年6月以來,該院組織1000多名鄉鎮干部和村支部書記到派駐檢察室接受警示教育,以此案為鑒,增強基層干部的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收到較好的預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