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制售假冒產品案為何多發
□鄭書偉 張子揚 徐忠 報道
本報煙臺訊 一萬噸假冒食用鹽是什么概念?煙臺市公安局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辦公室主任鄒仁東給記者做了一個形象的解釋:“煙臺市共有700萬人口,一個月食用鹽的消耗量是兩千噸,一萬噸就等于整個煙臺市5個月的消耗量。”前不久,萊州市公安局破獲了一起特大非法經營食用鹽案件,涉案假冒食用鹽達一萬噸,涉案金額高達500多萬元。
同樣在6月份,一條位于芝罘區的葡萄酒灌裝生產線被查封,這是今年以來煙臺市公安局端掉的一條最大的制假生產線。據介紹,這個生產窩點假冒“拉菲”、“拉圖”、“木桐”、“奔富”等國際品牌,在窩點進行葡萄酒灌裝,產品銷往全國十余個省市,涉案金額高達1億多元。
這是今年以來煙臺市公安局破獲的侵權假冒案件中兩起典型案例。為了有效懲治犯罪、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煙臺市公安局經偵支隊積極響應公安部部署,針對當地情況深入開展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截至7月末,全市侵權假冒案件共立案115起,破案65起。
為什么制售假冒產品案件多發?鄒仁東介紹,造假犯罪成本低、獲利空間大,致使一些不法分子鋌而走險,在制假售假的泥淖中越陷越深。據了解,截至7月末,煙臺市公安經偵部門在打擊侵權假冒專項行動中,發起的13起集群戰役已經圓滿收官,累計破獲假冒國際品牌服裝、名酒、機械、藥品等案件65起,其中部督案件2起,打掉各類犯罪團伙32個,抓獲犯罪嫌疑人75名,摧毀制假生產線21條,查繳生產銷售、儲藏窩點85處,扣押生產機械設備184臺(套),涉案總價值11.4億元。破案基數、集群戰役、部督案件和網上追逃指標均名列全省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