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濟南11月8日電(胡洪林 宋翠 劉祺) 10月18日,家住山東省德州市臨邑縣的離休老軍人程元奎給人民網留言,反映他居住多年的房子在沒有履行任何手續的情況下被強拆,而自己找當地政府申訴卻遭遇門難進、臉難看、人難見。
住宅深夜遭強拆 申訴無門安置無果
程元奎老人1947年入黨,1982年離休時為正團級,今年已89歲高齡。據老人講,今年5月4日深夜,一伙人用鏟車將他在臨邑縣城文苑路的住宅強行拆除,物品全部被埋,而之前政府沒有出示任何合法的拆遷手續及安置方案。正在子女家里居住的老人獲悉后,當即心臟病發作。
程元奎說,這處住宅是1982年建造的,并于2000年辦理了房產證。遭強拆后的第四天,他到臨邑縣政府申訴時遭到門衛阻攔。直到他拿出中央軍委頒發的榮譽證,好說歹說才讓進去。在縣政府辦公樓大廳,陪同的大兒子考慮到老人年紀太大,便從旁邊的一間辦公室搬出一把椅子讓他坐。沒想到該辦公室一位工作人員極力阻攔,直斥老人沒資格坐這椅子。
“我真是傷透了心,想我戎馬一生,沒想到老了去政府門都不讓進!”程元奎說,從房屋被拆,至今已過半年時間,但安置問題一直擱淺。“此事令我感觸頗深,顧慮重重,縣里的事太難辦了,一個推一個拖,你有何辦法?”
10月23日、24日,人民網記者連續兩天聯系當地宣傳部門了解情況。23日下午,臨邑縣委宣傳部一女同志電話中告訴記者領導不在,手機不知道;24日上午,記者再次致電該部門,又被告知領導在外,不知道手機號。無奈,記者向臨邑縣委辦公室詢問,對方稱宣傳部負責這類事情,有關負責人手機沒有。
10月28日下午,記者向當地宣傳部門發采訪函,在多次撥打電話無人接聽之后,費盡周折才聯系到相關人員。
當地兩次回應:要求過高協議難成
10月29日,臨邑縣委宣傳部對人民網發出的采訪函做出回應,稱程元奎原住房屋早于2011年按城區規劃列入拆遷范圍,去年3月份該片區進行拆遷時,所有住戶均簽訂了賠償或安置協議,唯獨程元奎因要求條件過高遲遲達不成協議。有關單位多次登門做工作,后與老人委托人程紹華(程元奎二兒子)反復協商,于今年9月16日“就安置問題已達成一致意見,其本人表示非常滿意”。
11月1日下午,臨邑縣委宣傳部藺姓副部長與建設局張姓副局長等人來到人民網山東頻道,再次表達了上述意見。4日,臨邑縣委宣傳部再次致函人民網,重申“去年3月份該片區進行拆遷時,所有住戶均簽訂了賠償或安置協議,唯獨程元奎因要求條件過高遲遲達不成協議”。
同時,該函還申明,考慮到程元奎“特殊身份,縣委書記景文新,組織部長杜朝生,住建局長劉光東以及規劃局、民政局的負責同志多次登門做工作,未果”。今年9月16日程紹華作為代理人,出面協商安置問題。“副縣長喬云剛和相關單位負責人與程紹華反復協商,相關單位做了最大努力,就安置問題達成初步意見”。“目前相關單位正采取積極措施,表示盡快解決程元奎反映的問題”。
不過,臨邑縣建設局相關負責人在受訪時也表示,迄今為止,還沒有與老人達成書面協議,也沒有辦理拆遷手續及安置方案。
程家反駁:一年間來了一次 沒談安置補償
程元奎老人表示,2012年5月15日,臨邑縣拆遷辦曾來過兩位工作人員,提到文苑路一片要拆遷,問老人有什么意見。老人當即表態服從縣里規劃,支持縣里的工作,不想占便宜但也別讓自己吃虧。但是,“他二人走后一直到房被偷拆,(再)未來人溝通,(也)無安置補償方案”,縣委書記景文新也是在拆遷后才來過家里。
“他們給你們的回應是不真實的。”程紹華也在受訪時反駁說,今年9月11日,他獲悉父親因病住院后請假回去探望,同時希望就父親住房被拆一事與當地有關部門溝通。但經反復聯系,直到回家后的第六天才見到有關負責人,前后總共談了20分鐘。“在耐心聽完他們意見后,(我)答應把意見帶回去并盡量做老父親的工作,但未達成任何一致意見”。
對于臨邑縣委宣傳部在回應中稱程元奎要求條件過高的問題,程紹華表示,“純粹是胡說”,老人遭強拆前一直沒提過什么條件,直到現在最想了解的是為什么白天可以做的事情卻要夜里去做?有關部門在2012年表示會讓老人滿意,但老人還沒等到這一說法落實,房子就被拆了,何來“要求條件過高”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