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廢品回收正規軍舉步維艱
一年六七萬,在街頭廢品回收大軍中已不是高收入。收入頗豐的小商販擠占廢品回收大盤的同時,過重的稅負和扶持政策的缺乏讓回收大軍中的正規國企只占市場一兩成。新時代背景下,這種局面有望扭轉。
行業暴利:每年千億元的破爛"大盤"
你知道三大暴利行業是什么嗎?業界流傳著一種半真半假的說法:軍火、毒品,還有收破爛。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從事再生資源行業的各類企業有十萬余家,年經營額在6000億至7000億元間,是一個規模龐大、利潤豐厚的"大盤子"。從業人員達1800萬人,相當于每57個人中就有1個"破爛王"。
山東是再生資源回收大省。省內再生資源行業從業人員50萬人,企業8200家,基層回收站點3萬多個,年再生資源回收總量在1500萬噸左右,年經營總額約650億元。臨沂的廢有色金屬交易市場在全國排名第三。鄒平廢輪胎基地和萊州的廢塑料基地均為北方最大規模交易市場。具體到濟南,保守估計,回收點數量在1000個左右,沒有成規模的大型廢品交易市場,但分散的小市場數量眾多。
不知何時開始,穿行鄉里收破爛是件丟人的事,是窘迫生活的最后生存路徑。如今,在許多地方,收廢品不但不會被人笑話,相反成了一件很風光體面的事情。據業內人士介紹,這個圈內的不少"大佬",甚至和開星級酒店的大亨們一起在當地富豪榜榜上有名:只要你或明或暗地在某鎮承包了一個區域的廢品收購權,年入過億并不是傳說;即便你實力稍弱,拿不下一個片區,那就包一個村或者一個工業區,一兩年下來,身家數千萬亦屬正常;就算只有那么一點點"關系",只能吃定一個中等規模工廠,一年賺個百八十萬,也不用費太大力氣。
一夜暴富,不是神話,而是"江湖"。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在圈定的地盤里,誰的地盤誰做主。地盤圈定后,廢品回收價格可以無限壓低甚至無償獲取,這個江湖便成了聚寶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