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過后,“吃”的主題仍然在延續。日前,有網站發布了《2013年中國美食網絡發展及趨勢報告》,這讓濟南很多論壇炸了鍋。因為報告中提到,濟南是十大“最能吃苦”的城市之一。不少網友吐槽稱:太不靠譜。就此記者咨詢了濟南市公共營養師協會高級講師王超、濟南市商務局商貿服務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以及濟南市飲食業協會工作人員等。
最愛的菜品
北方人最愛10道菜,濟南占3樣
報告中分別統計了北方人和南方人最愛的10道菜。其中,南方人最愛:砂鍋粥、過橋米線、酸湯魚、小籠包、螺螄粉、肉粽、牛肉丸、炸雞排、燒鵝、瓦罐湯。北方人最愛:餃子、驢肉火燒、火鍋、煎餅果子、牛肉面、韭菜盒子、殺豬菜、炒肝、豬肉燉粉條、包子。總體而言,南方人的飲食比北方人清淡。
就濟南本地而言,王超表示,北方最愛的10道菜確實比較典型,而其中餃子、韭菜盒子及包子算是濟南人較愛的。濟南市飲食業協會工作人員接受采訪時,也持類似觀點。
就食物營養方面,王超表示,這三樣食物都算是營養較為合理并且全面,像水餃皮是面粉,含有碳水化合物,餡料里面可以葷素搭配,也比較符合食物多樣性的原則。任何單個的食物都不能說好或者壞,營養飲食主要還是靠搭配,比如,火鍋既可以涮肉,也可以多涮些茼蒿、白菜、豆腐等植物原料;牛肉面里可以加點綠葉蔬菜增加膳食纖維等的含量。
城市的口味
濟南“能吃苦” 市民專家都稱不靠譜
報告中,選出的十大最能吃苦城市分別是廣州、東莞、杭州、南京、深圳、香港、濟南、北京、成都、沈陽。對于這一說法,不少論壇網友都不贊同。7日,記者在經七路和民生大街隨機采訪了10位濟南市民,他們也稱:“這個名單不靠譜。”市民張女士調侃道,“能吃苦?是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苦嗎?”
王先生則表示:“濟南人應該比較喜歡吃咸吧,魯菜都比較咸,吃苦?沒覺得。”王超以及濟南皇宮大酒店營銷部負責人齊文叢都認為,傳統魯菜中并沒有苦味相關的菜。“魯菜最大的特色是咸鮮。”比如,京醬肉絲、爆炒腰花和九轉大腸。
咸鮮是濟南主基調,且較以前“清淡”了
聽到“濟南好吃苦”這個消息,濟南市商務局商貿服務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也有些吃驚。“難道是苦瓜炒肉、清炒苦瓜?或者是苦菜蘸醬?這些哪兒能代表濟南的口味啊。我覺得不太靠譜呢。
在他看來,魯菜是“北食”的典范,口味偏重,具體來說就是咸鮮。其中,濟南菜味濃重,嗜用蔥蒜醬調味,食物入口講究清、鮮、脆、嫩、純,口感持久。不過,現在伴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大家已經不光要求吃飽,吃好,還要求吃得健康,吃得營養。
他表示,濟南人的口味也在改變,比如提出了新魯菜,改變了老魯菜色重、油大、偏咸的特點,注重少油清淡、原湯原味。再比如許多濟南人都熟悉的黃家烤肉,過去的口味就比較咸,因為當時很多人是就著鍋餅吃的,目的就是為了多吃餅子,補充更多的體力。現在則改變了,清淡多了,才能為新生代的消費者所接受。
他說,其實不僅是魯菜本身的調整。濟南作為一個很有包容性的城市,粵菜、川菜、浙菜以及日韓菜等進駐,都紛紛適應本地氣候,作出一定的調整,這對濟南人的口味也是有影響的,同時也反過來從外延方面促進魯菜的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