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娶個媳婦至少要20萬 結婚成魯西南農民沉重負擔
◆一個女孩有六七個男孩等著
◆結婚已成為農民沉重負擔
◆早婚小青年難負家庭責任
◆紅白理事會亟待發揮作用
大年初一,老家同村里的小海(化名)跳井了。
小海家境貧寒。去年,為結婚,家里東拼西湊,借了10多萬元。沒想到,媳婦和他過了幾個月后,和他離婚了。小海瞞著家里人和媳婦辦了離婚手續,彩禮錢一分錢沒退。春節這天中午吃飯時,家里的長輩說了他幾句,他就跑到麥田里跳井去了。一群人追,從井里把他救上來。
春節期間,記者在魯西南老家,接觸了幾位春節前結婚的新人及其家長,了解到結婚已經成為當前農民特別大的負擔。
“現在農村的女孩少,一個女孩往往有六七個男孩等著,因此女孩的身價也高了,娶媳婦,至少需要20萬。”一位新郎的父親介紹,“男女初次見面,男方就要給女方2.6萬元;訂婚時,至少要給8萬元。還要蓋新房,如果蓋的不是樓房,還要另給6萬或者8萬不等的‘蓋樓錢’。還要給媒人幾千到一萬元的‘酬金’,再加上買“三金”、家具、電器,舉辦婚禮宴席,20萬能把媳婦娶來就很好了。這至少是一家人拼死拼活干的十多年的收入!”
這些錢,除了男青年外出務工積攢一些外,絕大部分是新郎的父母出。如果不搞致富項目或者外出打工,靠種糧食根本不可能掙這么多錢,只好找親戚朋友四處借錢,甚至借高利貸。這也使他們做出一些不合情理的舉動。
一位農民的兒子結婚,親戚朋友借遍了,花得家里“連買一盒火柴的錢也沒有了”。舉辦婚禮時,一位親戚給找來一輛車接新娘。婚禮結束后,這位親戚按照當地的風俗,給司機拿了一條喜煙。這位農民很生氣,當場和這位親戚翻臉了,說:“你咋不體諒我的難處?你咋不自己給司機買煙?我連這條煙錢也想省下來!”而親戚也很委屈:“我給你借的車,欠人家的人情,給你長面子,油錢不讓你拿,拿條煙還不應該嗎?”兩人不歡而散。
現在農村結婚攀比之風盛行,女孩互相比較男方給多少錢,房子大不大,是不是樓房,買的家具、電器高檔不高檔,結婚的排場有多大。在一對新人家里,沙發、電視、音響、電腦,一應俱全,房子裝修的和城市里比絲毫不遜色。新人笑意盈盈,而新郎的父親,早已負債累累,正發愁怎么還錢呢。
還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就是早婚。記者的侄女上初三,寒假里不見本村的同齡女孩找她玩,一問,多是結婚了。鄰居的女孩剛初三輟學,春節和她奶奶包水餃時說:“奶奶,這是我過年最后一次陪你包水餃了,明年春節我就該嫁人了。”由于農村的女孩少,如果不上學,往往十之七八就嫁人了,結婚證等夠年齡后再辦。年齡小,心智不成熟,難以承擔維護、經營家庭的重任。有一位女孩,結婚后經常到縣城玩,不回家。丈夫醉酒后開車去找她,撞死一位行人,自己也被撞成重傷。整個家庭陷入絕望。
很多村要么沒有紅白理事會,要么形同虛設。如何減輕農民的婚禮負擔,應成為社會各界所關注的問題。(王兆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