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發達縣的困惑
處于魯蘇豫皖四省八縣交界處的曹縣,總人口160萬人,是山東省人力資源第一大縣,屬于山東的欠發達縣。該縣的王光燒牛肉和鐵棍山藥在山東小有名氣。
曹縣2013年GDP初步估算為254億元,同比增長13.3%;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億元,同比增長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580元,同比增長1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242元,同比增長14.5%。
縣長譚相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稱,曹縣欠發達的縣情仍然沒有改變,加快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資金、土地、能源、環境等瓶頸制約因素趨緊;政府破解發展難題的能力、依法行政的水平和工作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升等。
這位曹縣朋友告訴《第一財經日報》:一個工業基礎薄弱的縣,除了賣地、發展房地產,幾乎沒有出路。
本報記者能查到的資料是,2011年,這個縣的住宅開發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
卡位,爭先進位,仍然是縣域領導的工作目標。
董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金鄉縣在2012年全省縣域綜合考核前移73個位次的基礎上,2013年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位居全市(濟寧市)前列。
對一個相對落后縣來說,要卡位、爭先進位,道路大概有兩條,一是引進項目,二是賣地,搞房地產開發。
由此產生的現象是“全民招商”。金鄉縣一位領導在公開講話中說,濟寧市某地,成立了104個招商局,招商效果十分明顯。
104個招商局,應該是她的口誤,但縣直部門、鄉鎮,都有招商任務,是一個普遍現象。
但對很多落后縣來說,賣地,搞房地產,還是見效最快的。
濟寧市某區一位人士這么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政府為什么熱衷于拆遷、建房,這是因為拆遷、建房在稅收方面見效很快。發展實體經濟,搞工廠,幾百畝地批出去了,一年能有多少稅收?而一個地產項目建下來,一兩個億的財政稅收就來了,并且這些稅收基本是留在地方的。你說,地方上更喜歡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