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
地下埋的就是這樣的管子,這樣的管道能否承受來水的壓力,地下管道質量是否達標,我們不好斷言,這需要經過科學檢測。可是這地下管路不通,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村民說,這溝渠過去有兩米多深,十幾年沒有清過瘀,現在里面都是瘀泥。即使小農水能使用,也很容易把溝渠里的瘀泥抽上來,堵塞管道,所以在修建的時候,首先要清淤,可是清淤工作自始自終都沒有做。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我說那錢沒用到刀刃上。
解說:
還有一些奇怪的地方,比如離公路近的地方大多已經修了小農水工程,可稍遠一些的地方就沒有修。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這一片地,就是四外沒有水渠也沒有水溝,任何水源都沒有。
記者:
但是這一片自始自終就沒有修。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對,反而沒有修。
記者:
為什么呢?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太遠了,造價成本高,因為這個地方可能來了領導檢查又看不到。
解說:
該修的地方沒有修,不該修的地方卻修了不少。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這一趟管子用不上,它這里又沒有地頭。
記者:
你的意思是說,出(水)口應該安在地頭上?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對了,應該在地頭上,所以這一趟它有啥用啊。
解說:
前面我們提到出水口要設計在地頭才能發揮作用,可是您看這排管子根本不在田里,即使有水也澆不了地。
記者:
這一溜有多長?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有三里。
記者:
那你覺得為什么要在這兒修呢?他是不懂的這個農業灌溉這個規律,還是?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不可能吧,領導們,專家他能不懂這個嗎?
記者:
那為什么要在這個地方修這么一溜?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要好看呢嘛。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在這個道邊上,可能領導來檢查的時候,能好看吧。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面子,搞形式。
解說:
村民們說這些泵房剛建成的時候,本來是青磚水泥,這三年來一直不能使用,卻在去年被刷上了嶄新的黃顏色,以更漂亮的姿態矗立在田間地頭。
走在青城、木李兩個鄉鎮的道路上,到處都是粉刷一新的小農水工程,這里面有多少可以使用,有多少至今都沒有用過,我們不了解具體的數字,但我們走訪了兩個鄉鎮的六個村,村民都表示沒有用過。那么當初這些小農水工程是怎樣撥款修建起來的?這樣的工程又是怎樣通過驗收的呢?我們來到高青縣水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