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能用嗎?
高青縣青城鎮村民:
安上以后沒用過,一次也沒用過。
記者:
不會吧?這兒掛著個大牌子都是示范工程?
高青縣青城鎮村民:
白搭,沒用過一次。
高青縣青城鎮村民:
也澆了三四戶就不能使了,那水小得就不能澆了。
記者:
這幾年就用了一回,就澆了三四戶?
高青縣青城鎮村民:
三四戶就不能澆了。
高青縣青城鎮村民:
連試都沒試。
記者:
就一次也沒見它出過水是吧?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連試都沒試。
解說:
我們走訪了青城、木李兩鄉鎮的五六個村子,村民都表示這“小農水”工程不能使用或者用不上。為什么一向深受群眾歡迎的惠民工程,卻在長達三年多時間里用不上呢?我們請幾位過路的村民一起到田里查看原因。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你看這一片地就是西邊高,東邊矮,他們排水的時候,排澇的時候可以往這個地方排。
記者:
有設施的這邊低,那邊高?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對了,它就是能有也澆不上地,它搞的這個位置不合理。
解說:
通常農民在整理土地的時候,都會有意識地把土地順著田垅,整理成一頭高,一頭低,高處叫地頭。這樣只要在地頭放水,水往低處流,就可以把一垅地澆完,可現在不少出水口都設在低洼出,也就是地尾,即便放出水來,水也不可能流到幾十米外的高處去。
記者:
那為什么會在這個地里面最低的這個地方,來搞這種工程呢?
高青縣木李鎮村民:
它要是那頭一條(管子)的話,那頭一條(管子)的話,它得兩條(管子),在中間一條(管子)就可以了,它就能解決問題了,就可以通過驗收。你看蓋上個屋子都挺漂亮,它能不能用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