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96706熱線消息(記者 吳金彪實習生 侯修梅 李靜璐) “孩子昏迷了,這可怎么辦啊?”3月31日上午11時,在趕往省立醫院東院的路上,一名年輕的母親抱著孩子很是著急。就在剛剛,她兩歲的女兒不慎從3樓家中墜下后昏迷。
當天中午,記者趕到省立醫院東院區,急診科醫生告訴記者,孩子剛剛被推進搶救室,目前仍未脫離生命危險。孩子家人告訴記者,孩子當時由姥姥看護,不知道怎么回事從3樓掉了下去。
“后腦勺上有個包,現在已經昏迷不醒了。”孩子的家人說,事發后他們第一時間抱著孩子趕到了章丘當地的醫院,醫生檢查后讓他們趕緊轉到大醫院,他們就以最快的速度趕到省立醫院東院。在搶救室,孩子的姥姥仍在不停地哭喊,老人很是自責。
經醫生檢查,墜樓女童顱內出血,需要馬上進行手術。當天中午,女童家人陸續趕到醫院,并婉拒了記者的進一步采訪。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半個月前的3月17日,濟南西郊王府小區一名5歲男童從七樓墜下身亡。事發時男童父母不在家。
相關鏈接
兒童墜樓事件頻發
●2013年7月29日,在歷山路匯源華庭小區,一名4歲男孩從十樓墜下身亡。
●2012年12月9日,在昆侖小區,一名5歲女孩墜樓身亡。
●2011年6月17日,在濟南還鄉店,一名4歲男童從12樓墜落身亡。事發時住戶家中防護網上的小窗未鎖。
再提個醒:看護孩子可別大意
兒童墜樓事件屢屢發生,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相關資料顯示,墜樓兒童的年齡多集中在4至6歲,男孩所占的比例略高于女孩。兒童對于“危險”尚無明確概念,他們在陽臺、窗臺等地方玩耍、攀爬,如果沒人看護或者看護不當,很容易發生意外。
從墜樓地點來看,窗臺、陽臺是兒童墜樓的高發地帶。沒有安裝防護網或防護措施不周全,成為兒童生命安全的巨大隱患,而窗臺、床、沙發、板凳、桌椅等,都有可能成為兒童爬上陽臺的工具。
墜樓原因方面,除了防護設施的缺失,孩子獨自在家或者離開家長視線時也容易發生意外,家長缺位成為兒童墜樓的重要原因。由于兒童對成年人有依賴心理,獨處會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兒童的焦慮和恐慌,這往往會導致他們做出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舉動。
本報再次提醒,對于家有幼童的市民來說,最好能在窗臺、陽臺加裝防護網等設施,并且不要將床、沙發、板凳、桌椅等可供攀爬的家具放在窗臺或護欄邊。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一定要加強對孩子的看護。(吳金彪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