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5月14日訊 5月9日上午,滕州東站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們千里迢迢從江蘇常州趕來,是要看看自己的親人周文蔚長眠了67年的地方,然后將這位無名烈士的“英魂”帶回家,了卻一家三代人60多年的心愿。
據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中心《早安山東》報道,在滕州烈士陵園,一把香燭、兩只花籃,周文蔚烈士的家屬們用家鄉傳統的祭拜方式訴說著對他的思念。周文蔚烈士的兒子周旺根說,“他的烈士證和照片我保存了66年,傳統的說法是落葉歸根,我們這次來把他帶回家。”
周文蔚烈士1944年參加革命,1947年,在解放滕縣的戰役中壯烈犧牲,年僅22歲。周文蔚烈士的妹妹周小青告訴記者,“解放后大軍南下了,我爸爸媽媽每天就二十個來回,站在公路旁邊碰到人就問,你們認識周文蔚吧,你們認識我兒子吧?”
但兩位老人再也沒有等到兒子的歸來。“縣民政部門和鄉民政部門就來到我家,他跟我爸爸講,老周啊,你兒子光榮了,在山東滕縣犧牲了,為勞苦人民打天下。”周小青說。
自此,“滕縣”就成了周文蔚父母永遠魂牽夢縈的地方。1967年,母親在臨終前,對兒女們說出了壓在心底20多年的夙愿,“我就是想知道你二哥到底在什么地方,有沒有他的墓,有沒有他的石碑,你們要不去,我死也不瞑目。”
幾十年過去了,周小青到“滕縣”尋找哥哥這個念頭一直也沒停過。前不久,周小青終于打聽到滕州烈士陵園新建成了無名烈士墓。“我就向我女兒提要求了,我說,媽媽也有一個心意,就是要把舅舅的故土帶到家鄉來。”
周文蔚烈士的妹夫沈成嵩說,“捧一把泥土回來,灑在父母的墓邊,就算是葉落歸根了,就算是兒子回到了母親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