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皇帝和大臣互贈夏衣 衣上有題名,穿著很清涼
百姓要過端午,皇家也是不例外。當然,皇家過端午的規矩也多。比如說節日這天,皇上要向朝中的臣子賜予夏衣。這個工作很仔細,所賜的衣服用輕薄的細葛為料,還要根據臣子的身材縫制,讓他們穿著合身。
杜甫《端午日賜衣》詩中寫道:“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首句表達出乎意料的心情:宮衣上面居然還有我杜甫的名字啊!這是怎么回事?原來,此時肅宗正在打擊他老爹的臣子,把房琯、張鎬、嚴武、賈至、高適、岑參等人貶出京都,杜甫也在打擊之列,端午節過后沒有幾天也被外放了。所以,他對受賜夏衣這份“恩榮”感到意外。三四兩句寫夏衣的輕軟高級,細葛含著微風,香羅白如積雪,杜甫的想像力令人嘆服。五六兩句寫穿著的愜意,夏衣上面的題名墨跡尚濕,穿在身上感到十分清涼。第七句寫衣服長短合身,結句寫自己終身感戴皇恩。杜甫當時任左拾遺,是個八品小官,他能受賜夏衣,可見皇上端午賜衣的范圍十分廣泛。
一方是皇上賜予臣子夏衣,另一方是地方官吏向皇上敬獻夏衣。關于后者,史書未記,長于記事的杜甫卻把它寫進詩中。杜甫有《惜別行 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向卿其人名字不詳,他制成了一件高級的夏衣,去上都(即京都長安)進奉給皇上,杜甫寫詩給他送行。詩中寫道:“裁縫云霧成御衣,拜跪題封向端午”,云霧,比喻夏衣的輕柔,拜跪題封,是表示對皇上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