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購買的一包塑封粽葉里,多片葉子上留有臟污。
端午節將近,粽子這種節令食品又被商家擺放到了攤床、冷柜里,準備銷售。
與此同時,很多市民也喜歡自己動手制作粽子,不僅料足個大,而且味道好,還特別受孩子的喜愛。
可想要自己包粽子的市民,在購買原材料時,是否考慮過粽葉的質量安全呢?什么樣的粽葉才是好粽葉?挑選粽葉時又有什么小竅門?
5月14日,記者對我市市場上的粽葉進行調查,食安專家向市民發出預警。
市場上的粽葉綠黃參半
“要買粽葉嗎?3塊5一把,咱的粽葉都是好的,你就放心買吧。”商販見記者有意購買,連忙上前搭話推銷。
走訪中,記者看到很多商販都已經把干粽葉、糯米和蜜棗等原材料擺放到攤床的明顯位置,不時有買菜市民順便挑選粽葉和糯米。
“一把粽葉有多少個?給我來兩把。”一位50歲左右的女士拎著一袋糯米來買粽葉。
記者向這位女士咨詢粽葉該如何挑選,該女士回答說:“我也看不出來好壞,反正都差不多,買一個就行唄。”
為了查看粽葉質量,記者隨機購買了兩個不同品牌的粽葉,其中一個塑封包裝的粽葉中間,夾雜著幾個大小不一且滿是雜質污物的粽葉。
記者發現多家市場上銷售的粽葉,每把大約在3-4元,可粽葉外觀卻有很大差別,有的粽葉看上去十分新鮮,一般呈現出翠綠色,視覺效果非常好;而有的粽葉外觀干黃,乍看上去沒有什么食欲。
那么,這兩種粽葉有什么區別呢?
鮮綠粽葉或被藍礬泡過
帶著疑問,記者采訪了我市一名食安工作人員。
“其實粽葉多是‘箬葉’經過烘烤后運到北方銷售的。”工作人員說。
原來,箬葉學名為“一葉蘭”,多分布在我國南方、海南及臺灣等地,它除了能當粽葉外,還有藥用價值,既能活血散瘀,又能補虛止咳。
“說到挑選干粽子葉,很多人認為葉子越綠就越新鮮,其實不然。”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一些商家為了保持粽葉顏色新鮮誘人,采取化學染色手段,在浸泡粽葉時,加入工業用的硫酸銅,讓已經失去原色的粽葉“返青”,葉子表面便呈現鮮綠顏色。
所以,市民在選購粽葉或鮮粽時,一定要到正規商超購買,還要注意產品包裝是否合規,是否標明廠名、廠址、生產日期和保質期等。
攝入硫酸銅有害身體
硫酸銅又名“藍礬”,主要用于紡織品媒染劑、農業殺蟲劑和防腐劑等,人體攝入不僅有害,還會刺激眼睛和皮膚。
同時,對水生生物有極高毒性,可能對水體環境產生長期不良影響。 挑粽葉一看二煮三聞 “雖然市場上可能存在問題粽葉,但絕大部分商家都會守法經營,市民在選購時只要細心留意辨別,問題商品就會無處遁形。”工作人員表示。 那么,該如何挑選粽葉呢? 工作人員提醒廣大市民,購買粽葉時可以通過“一看二煮三聞”來辨別真偽。 第一,要看粽葉的顏色,正常粽葉顏色多發黃發暗,問題粽葉一般呈現出均勻的翠綠色,且表面鮮亮;第二,包完的粽子要下鍋高溫蒸煮,正常粽葉經蒸煮后,留下的水是淡黃色的,而問題粽葉煮完后的水則是淡綠色;除上述兩點外,正常干粽葉會散發出特有的清香,問題粽葉不僅清香味兒較淡,還會散發出少許的硫黃味兒。 另外,市民在選購散裝粽子時,要注意粽子的儲存環境是否衛生,查看糯米里是否存有雜質、變質等情況,不要購買煮熟后糯米裸露在外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