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東營一中學賣176噸廢品換來18萬 資助850名貧困生
東營齊魯網5月26日訊(利津電臺 姜艷)23日,利津團縣委"希望之星"公益成才計劃啟動儀式暨利津二中"青春暖流"十周年慶祝活動在利津二中舉行,利津二中堅持十年在全校組織以"收廢紙、獻愛心"為主題的"青春暖流助學工程",活動至今,共收集廢紙、廢瓶176噸,折合人民幣18萬元,資助學生850人。
撿廢紙廢瓶已成習慣
學校有傳統,不覺得丟人
在"希望之星"公益成才計劃啟動儀式上,"希望之星"公益成才計劃為受扶助學生頒發了扶助金,并對利津二中"青春暖流"助學活動先進班集體及個人進行了表彰。19個班級、58名同學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換來了相應的榮譽。
據了解,利津二中團委從2004年10月,在全校組織開展以"收廢紙、獻愛心"為主題的"青春暖流助學工程",每個班級都設立了廢紙收集角,專人負責收集同學們的廢紙和飲料瓶等廢品,每周五各班把收集的廢品交到指定地點,等待廢品收購人現場統一收購。
廢品收購人稱重,校團委和學生會負責人就在現場組織稱量和統計下每個班的廢紙、廢瓶斤數及變賣的錢款數,然后所有的錢都會存入"青春暖流"賬戶,每周進行公示,每學年依據收集情況進行總結表彰并舉行助學金發放儀式。
被表彰的學生45級1班學生李佳星告訴記者,他現在不管是在校園里還是在校外,只要看到廢紙或者是被人扔掉的飲料瓶,都會有一個反應,就是撿起來放到班級的廢紙收集角,"剛入學的時候也會覺得不好意思,特別是在校外走在大街上的時候,后來看著學校里的學哥學姐都很主動撿廢品,我也不覺得丟人,反而覺得這是件好事,是個好習慣。"
43級18班的王建文也是被表彰的同學,他告訴記者,隨手撿起身邊的紙屑或者垃圾已經成為自己的習慣,"我覺得這樣挺好的,這個動作就像我們上課、吃飯一樣,只要自己彎一下腰就能幫助貧困學生,還美化環境,為什么不去做呢?我沒覺得這樣不好。"
既環保又能幫助他人
"青春暖流"會一直堅持下去
23日,利津二中高中部的學生代表把班里收集到的廢紙、廢瓶,用大袋子裝好,集中排隊賣廢品,學生會干部畢玉平告訴記者,她每周四或者周五都組織各個班級的學生干部到學校門口處賣廢紙。"每次都會把各個班級賣掉廢紙的重量、金額貼出來,分三個等級給班級的德育工作加分,這也成為了各班德育工作評比的一部分。"
在稱重現場,廢品收購站的張師傅說,每周固定時間他都開著大卡車來學校,學生們少的時候賣七八百斤,多的時候上千斤,"廢紙價格不定,跟著行情走,有時候5毛錢一斤,有時候3毛錢一斤,反正他們一周怎么也能賣三四百元錢。"
"青春暖流"資助學生李孟娜告訴記者,她非常感謝學校的資助,"我今天得到的資助是同學們一點一滴的愛匯聚在一起的,我也一定勤儉節約,養成撿廢紙、廢瓶的好習慣,同時好好學習,回報同學,回報學校。"
學校團委書記王愛慶告訴記者,自2004年10月學校開展"青春暖流"活動以來,每一級學生都傳遞愛,每到畢業季,還自覺把不用的書本、練習冊放入廢品收集袋中,把暖瓶、水票、飯卡等留給貧困的學弟學妹。
"活動至今,共收集廢紙、廢瓶176噸,折合人民幣18萬元,資助學生850人,如果1噸廢紙能生產0.8噸再生造紙纖維,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空間,估算下來,'青春暖流'活動已生產了140多噸再生造紙纖維,保護了2992棵大樹,節省了528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場空間。"學生會干部畢玉平對記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