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8年前,6歲的王瑜華在玩捉迷藏時誤上火車,糊里糊涂到了河北;28年后,思鄉心切的他踏上了尋親之路,輾轉重慶、四川資陽、西昌多地。在他的記憶中,自己幼時說四川話,老家附近有高高的大山,鐵路旁邊有河流,所有的線索似乎都指向了西昌。
28年前,6歲的王瑜華在玩捉迷藏時誤上火車,糊里糊涂到了河北;28年后,思鄉心切的他踏上了尋親之路,輾轉重慶、四川資陽、西昌多地。在他的記憶中,自己幼時說四川話,老家附近有高高的大山,鐵路旁邊有河流,所有的線索似乎都指向了西昌。今年7月,西昌白馬派出所民警利用警綜平臺“一標三實”信息查詢,幫助王瑜華找到了家人,但他的家并不在西昌,而是在陜西紫陽,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捉迷藏誤上火車后被拐賣到河北
2014年7月2日,西昌米易縣白馬鎮派出所值班室來了一名操河北口音的男子,他就是34歲的王瑜華,此行的目的是尋找失散28年的親人。
28年前,6歲的王瑜華和小伙伴玩捉迷藏,爬到一輛停靠在站臺的火車車廂里,不料火車啟動,把他拉到了北京。下了火車他就被人販子拐賣到了河北。王瑜華說,他被如今的養父母收養,并撫養長大,“雖然養父母對我也很好,但我始終還是想找到我的親人!
由于離家的歲數太小,王瑜華已有一些殘存的記憶,姐姐叫王琴,母親叫李淑芬,養父母說他當時說一口四川話,家就在火車貨站旁,兩邊有高高的大山,鐵路旁邊有河流。諸多線索讓他以為,家鄉應該在四川某地。今年6月初,王瑜華只身從河北出發,沿重慶、四川資陽、西昌等地尋找,但一路卻毫無所獲。
家鄉名提供線索民警幫他找到家
接到王瑜華的請求,民警立刻根據這些線索詢問當地群眾,并上網查詢,依然沒任何發現。派出所通過戶籍系統查詢戶籍信息,在米易另一個地方找到了王琴,但這個王琴并不是王瑜華的姐姐。
眼看尋找陷入僵局時,王琴說出了一個重要線索-她的老家陜西省紫陽縣“王”姓人氏比較多。經這么提醒,王瑜華突然想起,他的家好像是一個叫“資陽”還是叫“紫陽”的縣。
民警立刻通過公安網查詢,很快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傳來,當地確實有一名叫王琴的婦女,經過民警的進一步核實,她才是王瑜華苦苦找了28年的姐姐,如今,她已經搬到了陜西安康市。
“姐,我是王瑜華。”王瑜華拿起電話,用幾近嘶啞的聲音吼叫著,“這是真的嗎?”突然聽到一個陌生的聲音,電話那頭的王琴似乎還有些不敢相信。“姐,真是我,媽和爸呢?”“爸去世了,媽在河南,我馬上就聯系她。”姐弟倆一股腦將28年沒說的話吐了出來,王瑜華說,他要立刻到紫陽見親人。
7月4日上午,王瑜華在離開家鄉28年后,見到了等候已久的媽媽、姐姐、弟弟等親人,一家人抱頭痛哭。
延伸閱讀
“一標三實”機制加強實有人口管理
2013年8月以來,全省公安機關全面開展了“一標三實”基礎信息采集“攻堅戰”。依托省廳標準版警綜平臺,對全省實際存在的房屋及地址、實際居住的人口、實際經營并有從業人員的單位,按照“應采盡采、全面覆蓋”要求進行信息采集維護,建立信息化、動態化、軌跡化管理新機制,加強流動人口和常住人口的管理。
“一標三實”,一標是指“標準地址”(相對于當前各地不統一、不標準的地址信息,省公安廳明確新的地址標準,即:“行政區劃+街(路)巷+門牌號+樓(棟)號+單元號+樓(層)號+戶號”七段式地址。標準地址便于計算機內部編碼,統計和查詢,減少重復、錯誤,將有望成為今后戶籍、身份證及所有社會管理的基本地址庫),三實是指“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其中,標準地址是基礎,“三實”信息必須錄入在標準地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