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兩會”中,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今年將出臺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和濟萊協作區實施意見,以濟南為核心的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規劃呼之欲出。說起這些,省人大代表、章丘市市長劉天東時常會感覺有些激動——— 在他看來,這對于章丘來說是個很難得的機遇。今年,章丘市南外環建設已列入路網規劃,將與濟南市區東延的旅游路實現對接。
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給章丘帶來新機遇
“章丘就在濟南和萊蕪之間,另外還有章萊路連接章丘和萊蕪,通行非常方便,提供了暢通的交通保障。”劉天東說。同時,從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的角度來看,章丘到濟南、淄博、鄒平、萊蕪就是四五十公里,省會城市群都市圈的發展中,“章丘也能沾上光”。
和記者聊起都市圈時,劉天東提到兩種都市圈的模式。在中南大學念管理博士時,劉天東的研究方向就是區域經濟,寫的博士論文也與城市協作發展相關,這是他一直以來關注的課題。
在他看來,都市圈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單極裂變的,也就是一個大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周邊衛星城、次中心城市的建設,中心城市輻射向周邊擴散,是“以大代小”。另外一種就是多級共生的都市圈,比如湖南長株潭式的形式,各個城市間沒有行政隸屬關系,都是獨立經濟單元,但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更密切了,城市自然而然連在一起,協作更強。
“說起來,無論哪種城市群的模式,章丘都能沾上光。”劉天東說。具體來說,就是在省會濟南的發展中,作為濟南的衛星城,隸屬濟南的章丘也會同步輻射發展。同時,章丘與周邊“鄰居”——— 萊蕪、淄博、濱州等實行協作發展,共同受益于省會城市群都市圈的建設。
在分組討論時,他幾次笑稱,這種難得的機遇不是想等就能等來的。
國道309濟南收費站5月遷新站
在城市群發展中,幾個點并不能成面,只有點和點連成線,把線織成網絡,才能積極推動共同協作發展,但這也需要一個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重要的推動因素就是交通。”劉天東說。他舉起了例子:現在有不少人在濟南市區住,每天趕往章丘上班,其中章丘轄區內十幾所高校和企業的員工就需要經常來往于濟南市區和章丘間。同時,還有些市民在章丘買了房子,但卻在濟南市區上班,也需要經常往返,這就需要解決通勤的問題。
目前,濟南市區與章丘間有世紀大道、經十東路等多條道路,國道309濟南收費站今年5月東遷啟用新站后,將會使濟南市區與章丘間的交通通道更加暢通。
但劉天東表示,章丘更期盼軌道交通能盡快從濟南引入章丘,對此,章丘市目前也正在積極申請。
同時,章丘市南外環建設也已列入今年的路網規劃,要重點推進。這條道路將穿過繡源河景觀帶、濟南市植物園等景觀,最后與濟南市區東延的旅游路實現對接。
劉天東介紹,章丘也在爭取與濟南公交合作,爭取盡快多開幾條連接濟南市區與章丘市區的公交線路,“一到周末,大家去章丘看美景那肯定會很方便了。”章丘還將嚴控道路兩側綠化,建立“綠色通道”,為無縫隙融入濟南創造良好條件。
繡源河區域打造“不夜城”
光把道路修好了,人家就一定會來嗎?來了做什么?怎么才能做得更大更強?這些問題劉天東一直在思考。
他介紹,章丘下一步將打造三大中心。第一個就是先進制造業的中心,章丘目前已具備這個條件。章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近500家,像重汽、圣泉之類的“大塊頭”企業越來越多。章丘還形成了交通裝備、機械制造、食品飲料、精細化工在內的四大主導企業,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較高的鼓風機、塔機也是章丘有實力的傳統產業。
2012年10月,章丘明水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劉天東告訴記者,為抓住這難得的機遇,章丘將舉全市之力做好開發區建設、園區經濟建設,包括綜合服務區、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園、創業研發中心建設,提供生活服務以及金融、信息、研發等生產性服務,讓企業在章丘更好地發展。
依托四通八達的交通條件,章丘要發展現代物流業。除了大舜醫藥、載信物流、康橋物流、郵政物流、鐵路物流等,章丘還引來了意大利維龍濟南倉儲物流、越海物流等。這些都為章丘打造物流平臺創造良好條件。
另外,章丘將打造規劃休閑中心。在劉天東看來,章丘生態好,有吸引力,百脈泉、漱玉泉等在全國都很有影響,城區泉城噴涌很大,一年有1000多萬立方米的噴涌量。劉天東說,自2011年起,按照圣井新城的發展規劃,章丘投資14億元全面提升繡源河,未來把這里建設成為“不夜城”,引進水上娛樂、動漫、文化創意、溫泉等系列大項目。
章丘歷史底蘊深厚、文物眾多,章丘將挖掘旅游文化資源,投資6個億打造文博中心,同時,將把龍山文化、清照文化、闖關東文化等進行整合,形成獨具章丘特色的新引力,提升文化旅游吸引力。2013年,章丘要打造繡江河、漯河工程,讓章丘“有實力,更有魅力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