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春節越來越近了,回家的愿望也越來越濃烈,在城市里打工的人們勞累了一年,背上行囊,踏上了回家和親人團圓的路。要回家了,一年的勞累和艱辛對他們來講都已經不算什么了。
工資到手,雖少點還是很高興
“海南、內蒙古、湖南、湖北……”方敏超從打工到現在已經有20個年頭了,全國各地,基本都走了一圈,因為常年從事修建鐵路、公路、橋梁的工作,他的雙手布滿老繭。
方敏超老家是安徽宿州市,他和7個老鄉合伙出來從事建筑行業,今年的活干完了,他們就一起從淄博坐火車回老家。“過年回來,我們要去東營廣饒縣建設廣饒到壽光的鐵路,繼續干老本行”。
據方敏超介紹,他們修路一般是按照小時算錢,一天能賺到150元到200元不等。“今年承包工程的人多了,競爭也比較激烈,收入上相對少了一點,不過工資都拿到了,還是很高興,掙沒掙到錢,都得回家過年。”
“回家看看孩子,看看老人,明年的事情明年再說。”等車之余,他們高興地玩起了撲克牌。
比起工資,更看重老板人品
方博是方敏超的兒子,還在老家上大學,今年19歲,由于每年寒假放得早,他總會跟著父親到處打工鍛煉。
19歲的方博看上去比同齡孩子要成熟。他說:“我經常跟著父親干活,覺得老板的人品最重要,老板人大方、為人好時,我們干著也有勁。”
同為80后的周孝陽也是這樣認為。周孝陽今年23歲,2008年開始跟著工程隊干活,到現在也有四五年了。“我們這群人除了包工頭老方,基本上都是80后,選擇活的時候,我們很看重老板的人品,人品不好的,錢再多,我們也要考慮一下。”周孝陽說。
在淄博一家公司工作的高女士說:“我的前一個公司老板為人很刻薄,所以到后來大家集體辭了職,找工作不光看工資,還要看老板是否靠譜。”
沒能好好照顧孩子,挺愧疚
周民建和周吉剛同在淄博長期打工,而說起孩子,他們都說:“干起活來太忙了,很少有時間管孩子學習。”
周民建和周吉剛是山東德州人,在淄博從事商用廚房設備制作的工作已經有5年了。“我們這種工作是流水線類型的,按照件數算錢,所以大家都想多做幾件。”從最初從事電氣焊到干建筑,再到現在的工作,兩個人在外打工已經有20多年了。
“從家里出來打工,就很少能照顧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也覺得挺愧疚的。”周民建和周吉剛都是41歲,孩子今年都是14歲,正在老家上初二。
周吉剛說,他們今年的工資已經打到卡里了,回到縣城后,他們打算給孩子買點東西。“過年了,也讓小家伙們高興高興。”文/本報記者張汝樹片/本報記者姜文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