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省政府發布了《山東省城鎮化發展綱要(2012-2020)》。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56%(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7%),到2020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63%(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6.5%),基本形成山東半島城市群、濟南省會城市群經濟圈、黃河三角洲城鎮發展區和魯南城鎮帶一體化快速發展新格局,全面構建起支撐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體系。《綱要》提出我省城鎮化發展目標是:全省城鎮化率2015年達到56%,2020年達到63%;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分別達到47%、56.5%。這是我省在省級政策文件中首次提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的目標,且看得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城鎮化率”的差距將逐步收窄。“近期我省的主要目標是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省城市化辦公室副主任陳巖松博士告訴記者,2011年,全省城鎮化率達到50.95%,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只有41.15%。這中間的9.8個百分點,大約有900萬農民工,并未完全享受到城市市民待遇。要發揮城鎮化拉動內需的潛能,就要首先把他們穩定在城市。《綱要》提出,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個人融入企業、子女融入學校、家庭融入社區。鼓勵各地根據實際在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讓農民工在就業創業服務、社會保障、社會救濟、醫療、教育、住房保障、民主政治權利表達等方面逐步與城鎮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記者從省城市化辦公室獲悉,目前,我省已要求省政府各相關部門根據《綱要》制定配套措施,要求各市、縣根據《綱要》編制“城鎮化發展規劃”,上半年完成。這是一種全新類型的規劃,不僅要確定城鎮化的空間格局、產業支撐,更要注重公共政策規劃,圍繞“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列出各種配套措施及其時間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