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除夕夜店里的“團圓飯”之前,張福新給父母打了個電話。盡管這樣的經歷“一年又一年”,已慢慢習慣,但張福新還是有些傷感。
在濟南一家新農村菜館干了4年,每年都是差不多的狀況,“家里面其實也有怨言,春節團圓是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自從我從事餐飲行業之后,把這個傳統給破壞了。”張福新笑著說。
除夕夜,菜館一多半包間都有客人在吃年夜飯。與往年不同,今年菜館為了響應“反對浪費、厲行節約”的號召,都會和客人商量能不能上小份菜,不夠再加,保證吃好。這樣的改變,也讓菜館留守的30多位員工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張福新說,自己既要前廳接待,又要幫忙招呼后廚,來來回回,忙得暈頭轉向,“親戚朋友拜年的電話短信,我也來不及回,真是有些對不住。”
忙碌之后,送走最后一桌客人,已經快10點鐘,張福新和所有其他留在店里的同事,開始了自己的“年夜飯”。
“30多個人,大家一起吃團圓飯,倒也熱鬧。”不過讓張福新開心的除了吃飯,還有他們自己的“春節聯歡晚會”,唱歌、跳舞、小品,你方唱罷我登場,“都沒什么時間排練,也沒啥水平,但就是看著親切,大家都笑得前仰后合,開心得不得了。”張福新說。
熱鬧之前,張福新抽空打了個電話給父母,“我今年已經27歲,父母親年齡也都大了。20歲就開始在餐飲行業干,過年的時候總是不在父母身邊,有時候想想也覺得挺對不起他們的。”
張福新的家在棗莊,其實離濟南也不算遠。“按照目前店里訂餐的情況,我可能只有過完正月十五才能回家。”
店里的訂餐電話響起,正和記者聊著天的張福新說了聲“不好意思”,又開始了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