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8日,春節假期后的第三個工作日。濟寧市各級窗口服務部門的工作人員是否全部到崗、能否保證為市民提供完善快捷的服務……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對一些窗口服務單位進行了實地探訪。探訪中記者看到,大部分服務窗口的工作人員工作認真、態度端正,但少數部門的工作人員卻存在早退、上班時間玩手機、聊天等現象。
濟寧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服務大廳:5名工作人員在崗還挺忙
18日上午10點40分,記者來到位于城區洸河路上的濟寧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服務大廳,此時大廳里有10多位市民正在排隊辦理各種出入境手續。記者看到,5名工作人員在崗,其中3個席位顯得很忙碌。
濟寧市市中區行政服務中心:一工作人員工作時間打起盹
上午11點,在濟寧市市中區行政服務中心服務大廳,來辦理業務的市民并不多。大廳共有20個單位設有服務窗口,其中有煙草專賣局、發展和改革局、勞動就業與服務培訓3個窗口沒有工作人員。外派勞務服務中心的2個工作席位僅有一人在崗,且于11點05分提前離開。
農業局窗口的工作人員則正趴在桌子上睡覺。11點27分,記者再次來到大廳看到,環保局席位已經沒人,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兩個席位也僅剩一人。
觀音閣街道社區服務中心:明明工作時間竟然大門緊閉
11點10分,記者來到位于車站東路的觀音閣街道社區服務中心。令人意外的是,這里大門緊閉。記者透過窗戶看到,服務中心內只有醫療衛生窗口處坐著一位中年女子,她左手托著下巴、右手拿著鼠標,眼盯著電腦屏幕,注意到窗戶外有人后,她看了一眼記者,然后繼續看電腦。
隨后記者打聽到,服務大廳有個后門。記者以需要街道開證明為由敲開了服務大廳的后門。一名男子正在電腦上看著電影,記者問服務中心為何不開門時,男子只是“嗯”了一下。
11點27分,窗戶上拉上了窗簾。下午3點,記者再次來到這里,仍舊大門緊鎖,這次連后門都沒敲開。接著記者敲了幾下挨門的社會事務辦,也沒有得到回應。而在打印室內,有兩個男子正在下象棋。記者詢問服務中心為何沒人時,一男子回答:“可能出去了。”
任城區仙營街道仙營社區服務大廳:上班遲到、缺崗現象較嚴重
下午2點,記者來到任城區仙營街道仙營社區居民委員會,社區服務大廳的四個工作席位空無一人。直至2點05分,才有一名工作人員出現。當記者表示要辦理業務時,該工作人員稱“負責人還沒來”。記者與該工作人員交談中,幾名社區工作人員陸續走進大廳簽到,簽到時間無一例外地都填寫在下午2點前。下午2點20分,記者離開居委會時,社區服務大廳仍只有一人在崗。
濟寧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個別窗口出現空崗情況
下午2點30分,記者來到濟寧市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大廳等待區,僅有幾位市民等待,大部分政府部門的服務窗口前無人。在大廳A區,共有包括工商、質監、安監、國稅、地稅等十多個部門的服務窗口,絕大多數窗口內都有工作人員,且著裝整齊。
在大廳B區,歸屬于濟寧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窗口較多。記者看到,建筑管理窗口內無人,相鄰窗口的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建筑管理窗口的工作人員去打水了,窗口外有兩位市民等候;在住房城鄉建設局窗口,兩名工作人員在聊天,持續了約10分鐘;標準造價管理、開發拆遷管理窗口的兩名工作人員則將手機拿到桌面上,全神貫注地玩著。另外,環保局窗口內無人,相鄰窗口的一工作人員說,環保局窗口的工作人員正在局里辦理業務;國土局窗口內也是處于無人狀態。
濟寧市房產交易監理處:人員全部到崗且工作忙碌
18日下午2點10分,記者來到濟寧市房產交易監理處。一樓的行政辦公區22個窗口全部到崗。之外,咨詢臺、復印處也都有兩名工作人員在工作。現場約有30余人在辦理業務,其中檔案咨詢窗口最為忙碌。在二樓的房產交易大廳,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有條不紊地聽著叫號器去窗口辦理業務。該處40個窗口全部到崗。
告別“慵懶散” 始于心貴在行
春節假期過后,許多人又回到了各自的工作崗位,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作為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特別是與百姓零距離接觸的窗口服務單位,更應該盡快收心,回歸到正常的工作狀態。但是,18日,記者在走訪調查中卻發現,仍有少數部門的個別工作人員存在早退、玩手機、聊天的行為。從這個小小的側面不難看出,慵懶散漫的毛病在少數公務員身上仍然存在。改掉慵懶散的毛病不是一句空話,更應始于心、貴在行。
“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疲疲沓沓混日子”,這是當下老百姓對一些慵懶散漫公務員的真實“畫像”。近年來,個別政府部門公務人員上班時間打牌、玩游戲、看電影等相關信息在網絡上更是層出不窮。這種精神和工作狀態,別說創新發展,恐怕連最基本的服務都保證不了。對此,群眾更是怨聲載道,嚴重損壞了政府部門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慵懶散漫,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慵懶散”當頭,帶來的是機遇喪失。譬如一些地方和部門干事創業的基礎條件本來較好,但由于有的干部養尊處優、渙散松弛,致使資源被浪費、機遇被錯過。“慵懶散”當頭,還可能給群眾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縱觀近年來發生的一些特大安全事故,在慘禍背后往往隱含著有關單位和工作人員在管理方面的松散混亂。刻骨銘心的教訓警示我們,對“慵懶散”的問題切不可掉以輕心,而應把它作為加強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的壓力和動力,以整治慵懶散漫正風氣,促使廣大干部把精力聚焦在干事業上來。
整治慵懶散,應加強群眾監督,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敢于“曝光”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如此才能從思想深處觸動那些慵懶散漫者,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好機關干部的思想作用頑疾。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