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家附近的工地都成垃圾場了,幸好有個圍擋擋著,不然那些糞便都跑馬路上了。”西吳路靠近山東路路段兩側的工地因長時間沒有動工,附近居民為圖方便將生活垃圾甚至糞便都傾倒在工地上,路邊形成兩條長約百米的垃圾帶,讓周圍的居民苦不堪言。據相關部門介紹,由于仍有部分住戶未簽拆遷協議導致工程遲遲沒有開工,為減少影響,道路兩側已加設圍擋,今后相關部門將加強垃圾清理工作。
垃圾場藏身商業中心旁
家住西吳路附近的于女士反映了自己的苦惱。原來,于女士家樓下有一大片工地,該工地于兩年前就已經著手規劃建設,但后來卻遲遲不見動靜,陸續有居民開始往工地扔生活垃圾,最終發展到整個工地都成了垃圾場。于女士說,為圖方便在這里扔垃圾的居民越來越多,卻始終未見有人來清理,搞得這里垃圾成山。
19日上午,記者趕到于女士所說的工地,在西吳路東起山東路西至鎮江北路的道路兩側 ,分別有一大片用圍擋擋住的工地,工地上除了幾座平房和筒子樓外,剩下的全是一些斷壁殘垣和廢墟。在這片廢墟上到處可見花花綠綠的生活垃圾,尤其是圍擋的豁口部分,生活垃圾更是堆積成山,風吹過塑料袋、包裝殼亂飛,臭味刺鼻。距離大垃圾場百余米之外就是繁華的商業中心,附近居民一看到垃圾場就發愁。
為圖方便糞便潑進工地
記者在現場采訪時,不時有居民提著垃圾桶、拎著垃圾袋到這里扔垃圾,隨手一扔,一袋垃圾飛到工地邊緣的垃圾山上 ,居民拍拍手轉身離開。記者觀察發現,短短半小時內就有5位居民到這里扔垃圾。
上午11時許,一名中年女士從一個門頭房里走了出來,將一小桶屎尿潑到了工地垃圾場里。“這都算好的了,有的更沒素質,直接從高樓上往下扔。”
“近處也沒個扔垃圾的地方,反正這工地早晚有人來清理,再說別人都往里面扔也不差我這一點了。”對于記者的質疑,一位前來扔垃圾的居民顯得不以為然。記者沿著西吳路走了百余米,沒有發現垃圾桶,居民要想扔垃圾只能走到山東路或者鞍山路去扔。
圍擋被居民戲稱“遮羞墻”
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這片工地上骯臟不堪,但行走在西吳路上,多數地方還不至于下不去腳,這全都“歸功”于工地外的圍擋保護。在西吳路道路兩側,分別豎立著一排約2米高的鐵皮圍擋,將工地的廢墟全都擋在后面。
“大約在2011年,這片房子拆除后沒多久就開始建上圍擋了。”居民趙先生說,“這不很明顯嗎,遮一遮丑唄,不然的話你從山東路上拐到西吳路上,路邊全是廢墟垃圾。”
“遮羞墻 ”遮得不嚴實,百米長的范圍內除了事先留出的豁口外還有七八處圍擋遭到破壞,成了人們扔垃圾的開口,有的地方圍擋已經快倒了,用一根竹竿從后面撐住。
“為了市容市貌,適當遮擋一下完全可以理解。”居民邱女士的話得到了在場幾位居民的贊成,但同時大家對這種只能治標不能治本的做法也提出了異議,希望有關部門能盡快解決此事。
■回應
加快房屋拆除集中清理垃圾
對于市民反映的問題,19日下午,記者聯系了市北區敦化路街道辦事處。城管科相關負責人介紹,西吳路兩側建筑是于2011年年初開始動工拆除,500多戶居民陸續搬離,但由于種種原因,截至目前尚有極少數住戶還沒有簽訂搬遷合同,因此整個拆遷工作也就此擱置了下來。留在工地上的大量建筑垃圾也就一直沒有清理,一些附近的居民為了方便將生活垃圾順手傾倒在此,導致生活垃圾與建筑垃圾混在一起,形成現在這個狀況。
對于為何沒有及時清理生活垃圾,該負責人解釋,隨著拆除工作開始,此處生活垃圾的清理工作就已經停止了,因為按照成本及各地慣例,拆遷工地上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都是在開工建設前一起清理。但對于工地外的生活垃圾,該負責人表示,相關部門已經安排城管加強周邊生活垃圾的清理工作。
該負責人說,當初建設圍擋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2月19日當天,市北區相關領導還到現場檢查工作,并提出將進一步規范圍擋建設,盡量在感官上不對周圍居民造成影響,這也是目前最佳的解決方案,同時將加快房屋拆除改造工作,從根本上解決周邊的環境問題。文/記者 景毅 圖/本報記者 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