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大學信息學院學生劉金月,是山東男籃的鐵桿球迷,本賽季山東男籃所有的主場比賽,她都到現場觀看了。過去幾天,她一直都打聽總決賽門票的銷售情況,擔心動手晚了買不到票,“我就是個學生,沒多少錢,想看球,又不敢到黃牛那里買票,太貴,只能多打聽售票處的信息。”
18日,劉金月在售票處外面苦等九個小時,一直沒有開門,她就在附近溜達,最終凍感冒了。當天下午,她受到了錯誤信息的誤導,以為售票處19日就開門售票,結果當晚也沒回學校,就在肯德基過夜,凌晨四點到了售票處排隊,到頭來空歡喜一場。
19日上午9點左右,三百多名球迷把售票處團團圍住,但售票窗口仍緊緊關閉。據在現場排隊的球迷介紹,18日有媒體曾報道稱,19日上午9:00起就開始售票,可他們從早晨6:00起排隊,卻沒有任何要開門賣票的跡象。
一直到上午十點多鐘,票務承包商的一位工作人員到達現場,貼了一份20日售票的通知。記者 馬宏觀
莫讓球票傷了球迷心
現在來看,山東男籃總決賽的球票,成了大問題。很多球迷已被球票折磨得痛苦不堪,傷透了心。在這個事情上,俱樂部應該有個姿態。
從半決賽第三戰開始,濟南賽區的球票就被人為炒作,售票處無票可售,即便是鞏曉彬的愛人王曉芳,也無法從售票處買到票。與此同時,票販子手中卻揮舞著大把的票,喊出數倍于票面的價格,你愛買不買。很多人都納悶:黃牛手中的票,哪兒來的?
本賽季,大多數俱樂部都將門票外包給了票務公司,但票務公司出現了批量加價將球票銷售給票販子的現象。有票販子說,之所以票務賣票給他們,是因為不麻煩,不用一張張賣票;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球市不好的時候,他們也幫票務公司賣了不少票。
票販子這種說法可信度有多高,在現實中無從考證。但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山東男籃的主場球票,通過正規渠道越來越難買,而體育館周邊的黃牛卻比以往更活躍。這個時候,跟票務公司和票販子講仁義道德,一點用都沒有,人家就是吃這口飯的,也算是個高風險行業,好不容易有機會逮一筆,自然不會放過。
這時候需要承擔社會責任的,是一直躲在背后的俱樂部。
眼下,山東男籃的社會關注度之高,超過以往任何時期。俱樂部早就應該發布官方信息,告知球票銷售的相關事宜,可直到三百多名球迷在售票處前義憤填膺,直到將俱樂部的辦公電話打爆,才出臺了一則官方性質的公告,也不說明可售門票的數量。連一句道歉的話都沒有,將球迷放在了什么位置?
誠然,俱樂部現在也有苦衷。他們將票務外包之后,對票務公司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你說個什么話,票務公司根本不搭理。但眼下是非常時期,俱樂部應該想想辦法,不能聽之任之,要起到監管責任。
從表面上看,問題出在票務公司身上,但根源還是俱樂部不夠職業,重球隊成績、輕球迷服務,重贊助商、忽視球迷市場開發。職業體育跟演唱會不同,后者是一錘子買賣,職業體育球迷市場的培育,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需要可持續發展,因為門票讓球迷涼了心,太不應該。
山東男籃的球票危機,只是中國籃球偽職業的縮影。幾乎所有的CBA俱樂部都需要轉變觀念,只把球隊的成績搞好了,還遠遠算不上成功。只有真正從骨子里重視自身的品牌建設,植根于球迷群體,才能把蛋糕做大。
馬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