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魯網濟南5月8日訊 近日,有網友向記者反映,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工商銀行私自篡改、泄漏客戶信息,將東明縣一五旬老農的個人信用身份信息私改為具有學士學位大學本科學歷的東明縣人民法院工作人員,甚至連幾十年的農業戶口也被改成了非農業。
5月8日,齊魯網記者趕赴菏澤市東明縣進行調查。
五旬老農被“法院干部”
據了解,舉報人是東明縣開發區東袁旗村的村民袁金生,今年52歲,不久前去東明縣農業銀行辦理貸款業務時被銀行工作人員告知沒有申請辦理貸款的資格。
“原本是想貸款買輛農用車務工,卻被農業銀行的工作人員告訴說,我是有工作單位的,是法院工作人員,還是非農業戶口,不符合農行貸款辦理的申請條件。”袁金生無奈地告訴記者。
記者注意到,袁金生家中只有一處破舊低矮的瓦房,屋子里堆放了各種農具雜物,屋里光線陰暗,連個像樣的家具也沒有。兩口子因為身份信息被調用無法貸款這事,總是爭吵生氣,導致老伴兒耳朵經常聽不見聲音,袁金生也情緒不穩經常干嘔。
袁金生介紹說,“經過多方打聽,跑了好幾個月,到各個銀行進行查詢,才確定在本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東明縣工商銀行利用我的身份信息于2008年1月22日辦理了授信額度為三萬元的貸記卡。”
個人信用報告被多次篡改
根據東明縣中國人民銀行征信中心5月2日所提供的個人信用報告得知,袁金生的職業信息為“東明縣人民法院辦事人員”,從事“金融業”,職務一欄填寫著“一般員工”職稱一欄填寫為“無”。
但是,袁金生向齊魯網記者表示,他三月份見到的個人信用報告中卻填寫著“職務:中層干部”、“職稱:干部”。
“那個時候信用報告里的電話還是對的,我當時撥打報告中的單位電話進行了查證,對方接聽起來后的確承認是東明縣人民法院。但是這份信用報告中的單位電話卻改成了‘053072153xx’,查無此號。”袁金生表示,第一份信用報告現在已不知所蹤,當時工作人員只允許本人查看不能攜帶離開。
據袁金生介紹,工商銀行得知此事后,被借用身份的那位東明縣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已于3月27日還清信用卡余額,三月實還款59,716元,并于月底將信用卡銷戶。
目前,袁金生正在積極地搜尋證據。
工商銀行回應不知誰篡改 不承認泄露客戶信息
8日上午,袁金生在記者面前分別撥通了工商銀行投訴電話“95588”和東明縣工商銀行一姓宋行長的電話。
工商銀行95588客服工作人員稱,三日內給答復。據袁金生介紹,這已經是他第二十次打電話投訴,“三日內的答復”已經拖延至兩個月了,仍然毫無音訊。
東明縣工商銀行宋行長則表示,“我們會在十個工作日之內將個人信用信息進行修正,以前的事就別提了,咱現在只說怎么盡快把信息修正過來。”
袁金生在電話中多次詢問“誰篡改的信息?誰有權修改信息?為什么工商銀行隨便泄露客戶信息?”
工商銀行這位宋姓行長稱他不知情。
老農被“干部”,究竟是誰,通過什么渠道,利用了袁金生的身份信息辦理貸款,齊魯網記者也將繼續調查了解情況。(本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