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趵突泉東門北側的護城河旁,每天8:30到11:00都有一群練太極拳的人,他們不懼風吹日曬,只要地上能站住人他們就會在此練習拳法。陳氏太極拳第十九代傳人王金軒老人告訴記者,他練習太極拳46年,教過的人加起來有2000多人,拜師學藝的徒弟有四五百人。
王金軒說:“我練習太極拳不為別的,只為讓太極拳這個國粹能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強身健體,用太極拳的文化指導更多人會生活、愛國家,為實現中國夢盡自己的一份力。”
無數次地想放棄 最終還是堅持下來
說起和太極拳的緣分,王金軒稱他20多歲時路過趵突泉東門附近,看見有人練習太極拳,從小喜歡武術的他被吸引住,從此和太極拳分不開了,目前已經練習46年,雖然已是陳氏太極拳第十九代傳人,可他認為自己還沒有完全理解太極拳,自己在教育徒弟的同時,也在天天學習,領悟更多的太極文化和內涵。
練習太極拳需要“三心”,恒心、決心和耐心,為練好拳法,從1967年開始,王金軒46年如一日堅持著,練拳時吃過多少苦他說自己都記不清了!盀榕珮O拳的真正內涵,我在河邊練了 3年,最后我堅持下來,理解了太極拳的部分內涵!蓖踅疖幷f。
在徒弟們抱怨學不會想放棄的時候,王金軒總拿自己當例子,在練習太極拳的40多年中,他無數次地想過放棄,認為自己練不好,學不會,但是最后都堅持了下來,他成了陳氏太極拳第十九代傳人。王金軒說:“練習太極拳和工作生活一個樣,面對困難不能輕易放棄,一定要有恒心、決心和耐心,堅持下來就是勝利!
一對一不怕年輕人 46年教2000多名徒弟
在王金軒的徒弟中,年紀大的有60多歲,最小的只有十二三歲,徒弟中各個職業的都有,有警察,有教師,有學生。太極拳的缺點就是難學,他有個徒弟學了近20年,現在他只能給打60分。太極拳雖難學,但理解了其中的內涵,學會使用非常方便。
王金軒的一個徒弟介紹,以前也有人找過他師傅切磋武藝,想靠快拳勝王金軒,對方是個20多歲的壯小伙,交手不出五招,就被師傅的太極拳打敗。為展示太極拳的魅力,王金軒找個徒弟當場練習,他71歲高齡,徒弟41歲,身強體壯,在擺好架勢后,二人各握住對方的一個手,徒弟剛想出拳打他,他順身一躲,接著抓住徒弟出的拳順勢一推,徒弟當場倒地。記者以為他們作秀,自己嘗試一把,沒等用上勁,就感覺王金軒的胳膊力量巨大,他稍微一用勁,記者就后退了一大步。王金軒笑著說:“現在30歲的小伙還‘欺負’不了我,我不敢說能打過幾個人,反正一對一我不怕年輕人!
“太極拳看著動作比較慢,但是和拳擊手過招時,我站中心不動,拳擊手跑得再快,雙方交手總有接觸的時候,一接觸我就可以發揮太極的作用打敗他!蓖踅疖幷f。太極拳的精髓就在于剛中求柔,柔中帶剛。看著拳伸出去但是里面有回的勁,看著拳回來了,但是里面有攻擊的力量。他練習太極拳46年,教過的人加起來有2000多人。
最大希望是徒弟們能將太極拳代代傳下去
學拳的多如牛毛,學成的少如牛角。這是王金軒對國粹太極拳的擔憂。
太極拳作為國粹,2006年已經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王金軒認為太極拳應該發揚光大,不能再有打太極是老年人消遣時間的錯誤看法,太極拳講究中庸之道,既可強身健體,增強國民素質,又可讓學習的人悟出其中哲理,對工作和生活都有益。
王金軒的徒弟王功祥說,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二十一世紀是人類自我保健的世紀,更是促使人的心態健康和身體健康的統一的時代,只有每個人身體都好,每個人都實現了自己的夢,我們國家的夢才能得以實現。他在機關單位由于工作繁忙,不到40歲就感覺身體處于亞健康狀態,偶爾熬次夜,好幾天大腦都昏昏沉沉沒有精神,練習太極拳2年多,現在每天練習一套拳法后,感覺身體非常舒坦,平時精神狀態也很好。
現在的學生中胖的多、瘦的多,體格好的少,學校組織一次運動會比賽項目強度稍微大點,會有學生暈倒;大學生跑一個800米就會覺得累,身體素質急劇下降,沒有好的身體,再好的知識也不能充分發揮。王金軒說:“我不提倡所有人都練習太極拳,但是健身增強體格這種意識要有,如果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中國夢的實現就會成為紙上談兵!
武術界有師傅保留絕招的說法,王金軒說他認為那是狹隘的看法,就太極拳來說,其內涵很廣,他教徒弟時會毫無保留地把技藝都傳授出去,就怕學生學不了,理解不了,太極是國粹,不是個人的東西,他最大的希望就是徒弟們能將太極拳這一國粹代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