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首例人感染禽流感H7N9患者張先生,從4月22日晚上開始就進入“沉睡”,直至5月3日蘇醒。醒來后,關于自己和家人的很多事情,他的記憶都“斷章”了,不少事情在腦子里成了空白。有些事情他是聽別人說的,還有一些事情他是從報紙上看的,更有一些事情陷入沉睡。記者陪著他一點點梳理記憶,完整的回憶讓他有點感慨。受了磨難,他想要改變;受人幫助,他想回報。他說,如果有需要,他想獻血,用自己有抗體的血清幫助別人,不管天南海北。
睜眼時寫下一個“現”字 睡了“一夜”竟過了12天張先生說,他自己的記憶,從22日晚上開始就出現了很多空白,睜開眼睛后的很多事情,也由于自己處于“迷迷糊糊”的狀態,支離破碎。但睜開眼睛的那一幕,他是記得的。
5月3日上午11點鐘,醫護人員將張先生的氣管插管拔掉,改用面罩連接呼吸機進行無創呼吸,也停止使用鎮靜藥物,昏迷12天后,張先生終于蘇醒。“我睜開眼睛,第一眼看見的是護士。”張先生回憶道,自己不知道在哪里,也沒法說話,于是用筆寫下一個“現”字,醫護人員立刻知道張先生所想,于是告訴他,“你現在醫院。”
張先生說,自己就回憶起了和妻子分別的一幕,于是又問妻子在哪,在得知妻子在家照顧孩子后,一顆心放了下來,“我想起來自己進了重癥監護室,怎么就這么睡了一晚上?”
但醫護人員告訴他,他已睡了10多天。
醫護人員把他的病情和治療情況作了簡短的介紹,張先生默默流下了淚水,在紙上歪歪扭扭地寫下了五個字,“你們辛苦了”。
報紙上了解自己的事情 沒想到有這么大影響力睡覺睡得昏天黑地,5月4日那天開始,張先生開始“倒時差”。
隔離病房有窗戶,陽光灑進房間,張先生就看著光線的變化,感受時間。同時他也在思考,“我這病是咋得上的?”可卻找不出答案。
張先生告訴記者,時至今日他對這個病的認知也不是很清楚,醫生告訴他得的是H7N9時,他心里也沒有特別感覺。睜開眼后的幾天,張先生說自己還處于“懵懵懂懂”的狀態,也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和自己一樣患病。5月6日,兒子出院那天的上午,護士告訴他,孩子患病且被治好的事情,張先生才知道自己在病榻上,外面世界發生了好多事情。
當天孩子出院,來了很多媒體,自己也見到了兒子。下午,已有報紙刊登了相關消息和事件的前前后后,有護士買來報紙拿給他,張先生仔仔細細的翻看,通過報紙得知了事件的大體過程和一些細節。
張先生的感受是,“這么多人幫了我們”“自己的事情竟有這么大影響力”“我想趕緊回家,和家人團聚”。
“嫂子,馬莊有一例禽流感!”“兄弟,那人就是你張哥啊!”兒子出院后,張先生說自己也進入康復治療過程,這個時間段他記憶中的片段多與家人無關,最多的還是醫院的醫護人員們,“如棗莊市立醫院的李主任、省胸科醫院的孫主任……還有好幾個大夫和護士,那段時間我睜眼閉眼都是他們,感覺像是家人。”
如今談論起之前的事情,一家人都輕松了起來。有一幕是張先生妻子劉女士久久難忘的,那就是丈夫進入ICU病房時,重重地捏了一下她的手,現在再說起這事兒,張先生自己不好意思地笑了起來,“那時候不是說下病危通知嘛,我怕她擔心,那是告訴她別擔心,俺媳婦,懂的。”
輕松的氣氛下,張先生的好朋友周先生也回憶起病情剛發生的一段“故事”。當時他從報紙上看新聞,得知棗莊也有H7N9病例了,在馬莊市場附近,“我就想這不是老張家那邊嗎,就給老張打電話提醒,沒接通,我就給嫂子打電話。”“嫂子,馬莊市場有禽流感病例了,你們出門戴口罩,得注意。”
“兄弟,那人就是你張哥啊!”
回憶這個事情,大家現在感覺有點像笑話,劉女士笑著說,“那時候真是緊張,現在看無論遇到啥難事兒,都得有個信念:一定能挺過去。”
轉入普通病房不提H7N9 他不知道怎么跟妻子說“感謝”自己病倒了,兒子也病倒了,張先生心里知道妻子受的苦,可沒有一次和妻子說起“感謝”。他說,“有些事兒不知道咋張嘴,心里都有。”“我兩個人感情不孬,你問你嫂子,我這個人不善于表達。”張先生說完這句話,停頓了一會,然后說,“我知道她堅強,從上次車禍就看出來了。”
孫先生所說的車禍,是大約兩年前,夫妻倆坐車回老家喝喜酒,回來路上撞了車,倆人都住院了,受傷都不輕,劉女士帶著傷從病床上爬起來,非要照顧丈夫。
此時,張先生突然說起了夫妻倆在入院后第一次見面的場景,那時醫生帶著他去做CT,走廊里遇到了劉女士,張先生在妻子面前掉了眼淚,“不是我不堅強,那是我激動,終于見到我愛的人了。”
劉女士聽到丈夫這樣說,眼眶有些濕潤,“倆人只要感情好,啥事兒都能扛過去。”
“需要我的血清, 我愿意給”出院后家人團聚,張先生也暫時不打算出去工作,因為醫生讓他休養,妻子也是這個意見,“很多人要感謝,等他徹底恢復了,我們做錦旗挨個去送,得先列個名單。”
張先生說自己在醫院接受全方位體檢,一些身體小毛病也查了出來,由于在身體恢復期所以現在不敢減肥,但恢復后他打算減肥,“我原來200斤左右,長了一場病,瘦了20多斤,以后我打算控制在150斤左右吧。”
張先生還打算改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如抽煙與喝酒,以及吃飯不規律的壞習慣,“經歷了這場大難,我可得重視身體健康。”和記者一起將入院后這些記憶的碎片整理起來,張先生說自己真受到了很多幫助,所以心理上也有一些變化。“你知道我很害怕打針抽血吧?”張先生說,自己突然不懼怕這樣的事情了,“我的血液也許是有用的,雖然我不希望有人得這個病,但萬一有人得了這個病,我的血清有抗體了,應該對人家有幫助。我不怕打針了,若有人需要,天南海北,我去救他。”
劉女士也說,經歷了這場大難,被這么多人幫助,只要他們夫妻能做的,一定去做,把愛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