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晚8點,繡源河景區音樂噴泉邊,聚集了不少游客。當天,繡源河接待游客七八千人,這個數字比去年增長了3成。5月2日,309國道收費站東遷20公里,章丘旅游業借此契機迎來了發展機遇,同時,章丘市也在采取措施,迎接客流暴增帶來的挑戰。
收費站搬遷 繡源河周末游客增三成
周末,百脈泉、繡源河以及朱家峪停車場多了不少外地車,除了濟南本地,還有淄博、泰安等周邊城市的游客前來游玩。“收費站的東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濟南到章丘的交通瓶頸,推動旅游業的發展。”章丘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
5月2日,309國道濟南收費站東遷至章丘市官莊鎮韓家莊村附近,東移約20公里,游客往來于新收費站以西的百脈泉、朱家峪、繡源河等景區,將不用再繳費。根據統計數據,“五一”期間,章丘市共接待游客61.1萬人次,同比增長125%。章丘市各大景區都游客爆滿,小長假首日,濟南植物園自駕游車輛達到300余輛,接待游客3.5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41%和63%。
章丘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收費站的東遷不僅是收費的取消,更拉近了章丘與濟南及其周邊城市的心理距離。“從燕山立交橋到章丘收費站,大約需要四五十分鐘。”該相關負責人表示,地理距離并不遠,但考慮到收費站的存在,心理距離無形中拉遠了。“現在收費站東遷,減少了游客的旅游成本,濟南到章丘的公交專線車通行也更加便利。”章丘市繡源河景區負責人表示,收費站東遷,吸引西部游客大量涌入,周末也有不少游客來章丘旅游,“周末來景區的人數增長了三成左右。”
客流增長快 旅游基礎設施需提升
收費站東遷為章丘景區帶來客流增長,同時也給景區帶來了挑戰。根據相關數據,繡源河“五一”期間的游客接待量達到十萬人次以上,連相關負責人都沒預料到會出現這樣的火爆場面。
客流的增長對景區的承載力是個考驗,與此同時也暴露出了基礎設施的不足。“下一步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承接游客的能力,提升容納力。”章丘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廁所等公共設施,并且開建餐館酒店等設施,實現吃、住、行合一,增加工作人員數量,提高素質,把挑戰變為機遇。
此外,繡源河景區相關人士表示,游客的增多帶來需求的旺盛,目前繡源河景區的游樂設施還有欠缺,下一步將借鑒外地經驗,發展水上游樂設施,打造水上樂園,增加市民的參與性,產生集聚效應。“但項目還要解決資金難題。”繡源河景區相關人士說。
打造旅游特色 將重點打造闖關東體驗館
收費站東遷給章丘市的旅游發展帶來了契機,調整產業結構,打造本地特色,成為章丘旅游發展的路線。
章丘素有“小泉城”之稱,章丘市委書記江林表示,章丘將進一步提升百脈泉公園等泉水景觀,做好泉水文章,吸引省城市民前往參觀。此外,章丘還斥資1500萬元,對境內漢王陵墓景點進行了提升。與此同時還投資3000萬元對齊魯第一古鎮朱家峪進行了重新裝飾,改造景點,拓寬道路,還將重點打造闖關東體驗館。
“章丘的特點是‘水’,泉水還是很豐富的,可以水泉城為主題,打造章丘的名片。”章丘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打造章丘市的旅游,要突出特色,并帶動周邊近郊,促進旅游又好又快發展。“泰安建設了一個太陽部落,很有歷史氣息,我們章丘是龍山文化的發源地,可以融合龍山文化,加上現代化的元素,進行旅游項目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