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9月19日訊 據山東衛視《早安山東》報道,“以房養老”即將進行試點,但是市民對這種養老模式卻紛紛表示無法接受,那么,推行“以房養老”究竟需要突破破除哪些障礙呢?
就在多數金融機構對“以房養老”持觀望態度時,早在2011年,中信銀行就已經率先試水“養老按揭”業務。但是推行兩年以來,申請該業務的人卻寥寥無幾。
中銀銀行電話客服人員解釋,養老按揭貸款,就是老人或者他法定的贍養人,以房產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用于老年人養老用途,用途必須明確,借款人名下的房產必須產權明晰,可以上市。
“以房養老”之所以至今難以推行,除了因為沒有具體規定可以依循,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老人們對金融和養老機構能否提供完善的生活保障存在顧慮。
濟南市民擔心:“你光把房子抵押給銀行,你有病的時候,他還是不管你啊。吃都有退休金,吃飯還寥寥。有病護理誰管呢。把房子抵押出去了,兒女沒有東西,它能管你嗎?把房子交上,它(銀行)得全部的,得生老病死全管才行。”
另外,房價的高度波動性也是影響“以房養老”交易雙方博弈的重要因素。加上,未來房屋產權歸屬的不確定,“以房養老”仍面臨著極大障礙。
山東省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所長劉德軍解釋:“根據法律規定,我們的房屋產權一般是70年,產權到期后,房產的歸屬也是影響以房養老的重要因素。”
由于商品房產權最多只有70年,當老人身故后,房屋的使用年限沒有定數,這是保險公司和銀行等機構最為擔憂的問題。因此,目前,推行以房養老試點,還有更多的條件和細節需要完善。
“比如說,對老人身體狀況的評估,對老人居住條件的評估,對老人將來生活水平的評估,最主要的是對房產的評估。我們還要考慮到,以房養老提供的是正常的生活費用,假如這些老人出現疾病應該怎么解決,這還要進一步完善,我認為應該是先搞好試點,在成功的基礎上,然后再全面推開。”劉德軍說。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