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兩院院士”男性超過九成 山東籍院士約90位
2013年9月10日,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張曙光涉嫌受賄4700余萬元一案,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受審,這位曾被稱為“高鐵第一人”的副總工程師當庭認罪,并稱索賄2300萬元系參評院士“需要花錢”。
雖然中科院學部工作局隨后發表聲明,稱未收到“花錢參評”的相關投訴,但由于此事件摻雜著權力和利益的角逐,一時間,“院士”這個稱號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在中國,“兩院院士”代表著學界的最高榮譽稱號,是很多學者終身奮斗的目標。據公開資料顯示,“兩院院士”中,男性院士人數超過九成,約90位院士為山東籍。除擁有學術性職務外,部分院士還兼任官員及企業高管等職務。
近五成院士有官員背景
“兩院院士”是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統稱,凡是在工程及科學技術領域做出創造性成就及重大貢獻,并具有中國國籍的研究員、教授或同等職稱的學者、專家,可被推薦并當選為“兩院院士”,享受由國家發放的每月1000元的津貼。
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共70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共760人。據不完全統計,近半數院士除了擁有學者身份,同時還身兼行政及企業高管等職務,曾任或現任中央委員會委員或候補委員、全國政協委員、市長、大學校長等。也有部分在當選為院士后,走向更高級別的領導崗位。
2005年,時任南京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的徐南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隨后幾年,徐南平任職江蘇省省長助理,并于2013年當選為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多位院士為高校校長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多位“兩院院士”曾任或現任大學副校長或校長。據媒體報道,在2011年新增選的院士名單中,有25人來自高等院校,其中16人為曾任或現任高校校長、副校長,相比上次增選人數明顯增加。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1987年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返回母校華中科技大學工作。他曾擔任該校機械學院院長、副校長,2005年3月起擔任華中科技大學校長,行政級別為副部長。2003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山東為第三大工程院院士輸出省
據官方資料顯示,“兩院院士”中,男院士的數量遠多于女院士。在中國工程院760名院士名單中,女院士的數量為36人;而中國科學院女院士的數量,占該院總人數的6%。
中國工程院院士籍貫人數排名前5位
山東省54人
江蘇省123人
浙江省118人
湖南省45人
廣東省40人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名單中,山東籍的院士人數為54人,排在第三位。排名前兩位的是江蘇省及浙江省,人數分別為123人和118人。記者查詢了解到,中國科學院范圍內,有30余名院士籍貫為山東省。
在現任“兩院院士”里,年齡主要集中在70-89歲之間。在該年齡段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約有450人左右,占到了六成。而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平均年齡為74.76歲,其中最小的是45歲,年齡最大的為99歲。
今年4位山東專家進入新候選人名單
2013年5月20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一份有391人的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其中,我省有4位專家被確定為有效候選人,分別為山東大學婦產科學專家陳子江、中國海洋大學動物學專家宋微波、物理海洋學專家吳立新以及山東省立醫院內分泌代謝病學專家趙家軍。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增選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每次增選總名額不超過60名。院士候選人的推薦方可以為現任院士,或者國內各有關科學技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和中國科協所屬一級學會,經推薦后,各學部常委會對候選人評審及投票,以選取新科院士。
相關鏈接
國外如何選院士
美國選舉過程全程保密
美國科學院及工程院都屬于私立機構,一般不會對外公開院士的人數,個人也不會把院士的頭銜寫在名片上。
美國院士從提名到選舉,整個過程全程保密,候選人只能由某個院士提名,材料也是由提名人所寫,大多數情況下,候選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被提名。
俄羅斯學術水平是評審唯一標準
俄羅斯兩院分為科學院和通訊院,一般是3年進行一次院士補選。學術水平是唯一的考核標準,院士頭銜由院長秘密投票決定,稱號一旦獲得就是終身的,不會因政治或其他因素影響而被剝奪。此外,院士還可以享受國家津貼,折合人民幣每月5000元至1萬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