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海花園小區有這樣一對夫婦。爆炸事故當天,幾乎所有居民都在往外逃,而50多歲的楊利華和高萍卻第一時間趕回家,在滿地碎玻璃、石頭子,并且沒有一扇窗戶的屋子里,已經住了5個夜晚。
事故當天,小區的居民都被統一安置到賓館。夜幕降臨,他們從窗戶往外望去,一棟棟樓都是黑乎乎的,沒有一絲亮光。
11月24日,爆炸第3天,哩哩啦啦的小雨下了一整天,到了晚上,變形的鋁合金門框上已經結了一層薄冰,家里南北兩壁鏤空,室內室外溫度都降到零下。楊利華和高萍兩人縮在被窩里,蓋了三床被子還是冷。
之所以愿意留在爆炸現場繼續住著,高萍說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楊利華是攝影愛好者,他希望在第一現場記錄這一切,而她要扮演好老公“監護人”的角色,以防危險;另一個原因是,恐怖的氛圍幾乎趕走這個小區所有住戶,但他們依然愿意給大家傳達一種積極的信號——這里不是廢墟,是我們愛的家。雖然已經被炸得狼藉不堪。
回家路上 一片狼藉
北海花園位于本次爆炸事故的中心,而其中的4號和5號樓又是小區里最臨街的,受爆炸影響最大。楊利華和高萍夫婦就住在5號樓臨街處。從陽臺窗戶望去,整個爆炸現場一覽無余。那個被炸飛的保安室正好在他們樓下,如今只剩一條大溝。高萍只能指著大溝里污水上漂著的一節水管說,保安室就在那里,而保安的遺體前幾天才被挖出來。
事故當天,楊利華正在工廠上班。聽到“砰”的一聲悶響,他拿起照相機就往家里跑。至今,他回想起一路上看到的場景,“還是會心顫”。身上前后綁著大包小包的老人、抱著幾個月大嬰兒的年輕人、夾著雙拐艱難行走在大石塊之間的殘疾人,幾乎所有人都在悶頭往外跑。路邊橫七豎八躺著五六具被炸飛的尸體,很多血肉模糊,楊利華根本不敢仔細看。空氣里彌漫的是令人窒息的刺鼻煙霧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