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事故回溯
黃島響起的爆炸聲敲響了城市安全的警鐘,與城鎮化、工業化的迅速發展相比,一些地區包括地下管網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嚴重滯后
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劉寶森 陳尚營 蘇萬明
11月28日,是山東省青島市“11·22”中石化東黃輸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別重大事故死難者的“頭七”。祭奠死者的人們帶著極力想要忘卻的記憶,回到了傷心地。
11月22日10時30分,突如其來的爆炸聲打破黃島的平靜。當地一條輸油管道原油泄漏進入市政管網并引發爆炸,造成55人死亡,9人失蹤,100多人受傷。國務院調查組隨即成立,爆炸的原因仍在調查當中。
25日,國務院調查組組長、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局長楊棟梁指出,這次事故暴露出的突出問題是,輸油管道與城市排水管網規劃布置不合理;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對輸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應急處置不當,未按規定采取設置警戒區、封閉道路、通知疏散人員等預防性措施。這是一起十分嚴重的責任事故。
經過近一周的搶險救援,受災區域的生活逐步恢復平靜,善后工作逐步展開。然而,事故拉響了島城居民心里的警報,遍布于地下復雜的輸油管線成了他們難解的心結。
“突然一股氣浪把我拋到空中”
22日凌晨3時左右,位于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黃島區)秦皇島路與齋堂島路交會處的中石化管道儲運分公司濰坊分公司輸油管線破裂,原油進入市政管網并流入附近海域。10時30分許,黃島區海河路和齋堂島路交會處發生爆燃,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在靠近爆炸點的黃島北海花園小區,居民崔兵掏出手機,給《瞭望》新聞周刊記者看爆燃后他拍的照片。小區東側是齋堂島路,是此次事故中受損最嚴重的小區之一。靠近馬路的3號樓已經明顯看出向東南方向傾斜,與其并排的4、5、6三棟樓則向東北方向傾斜。
51歲的崔兵是旁邊大唐黃島電廠的職工,家就在5號樓緊靠馬路一側單元的5樓,受損也很嚴重。從樓下望去,陽臺窗戶已經不見了,剩下半截窗框歪歪扭扭地耷拉著。
崔兵拍了一張臥室的照片,木地板上全是碎玻璃,一扇窗戶穿過陽臺,被崩到臥室的床前。透過朝南的陽臺望去,小區東側圍墻已經消失,馬路開膛破肚,蓋滿黃土。一輛綠色的公共汽車和一輛白色的越野車停在路上,車空著。回想起三天前的爆燃,崔兵說:“腿都軟了,好不容易才跑出樓外。”
不少受傷的人仍在當地三家醫院接受治療。22歲的青島麗東化工有限公司工人張亮因距離起爆點較近受了傷。在青島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黃島分院,父親張森一直守候在被石頭砸傷的張亮身邊。
“我和兒子都在麗東工作,工種是管道保溫工作。22日下午,我剛剛做完鋁板的鋪設,離開管線有六七米遠時,就聽到一聲巨響,然后被爆炸帶來的沖擊擊倒。爬起來以后,想起兒子還在里面干活,就趕緊跑回去,把受傷的兒子背出來送到醫院。”張森說。
“當時轟的一聲響,身后突然一股氣浪把我拋到空中,又重重摔到地上,許多石塊飛起來,一塊石頭把我的小腿砸折了。當我爸跑來背我時,我發現身后那幾間工作的板房都消失了,地面變成了一個大坑,剛才還在板房里結算工錢的工友都沒了蹤影。”張亮的病情已經有所好轉,但回憶起當天的場景時仍心有余悸。
中石化管道儲運公司濰坊輸油處副處長邢玉慶,當時在事故發生核心地帶查看管道搶修情況,爆炸前5分鐘他返回海邊處置溢油,僥幸與死亡擦肩。他回憶說:“10點30分左右,我站在海邊,突然聽見兩聲爆炸,前后間隔三五秒鐘。第一爆炸點離海邊排污口只有幾百米,十幾秒后,海邊排污口出現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