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北京3月2日訊 肩負重托,履職建言。今天上午10點,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二次會議的住魯委員們踏上了濟南開往北京的高鐵列車。如何更好的履行參政議政的職能,把貼近民生的“山東聲音”帶到全國兩會上?在赴京的列車上,委員們紛紛“曬”出提案,開起了熱烈的“列車預備會”。


“有的學生托福考出六七百分的高分,但最基本的英語小短文寫不好,遇到外國人無法順暢的交流,這種現象并不在少數。”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大學物理與微電子學院教授解士杰表示,“啞巴”“應試英語”的背后,折射的是現代高校教育的格式化、機械化和快餐化。
解士杰認為,現代的人才選拔機制尚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不拘一格“育”人才的教學模式需要教育決策者和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對于解士杰委員的看法,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師范大學教授委員會主任陳德展很是贊同。從今年起,山東開始實施取消聽力考試等一系列改革,對此,陳委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啞巴英語’現象說明咱們應試教育的考試方式應該改革,而不能簡單的取消了之。”陳德展說,如何選拔人才,如何對各種各樣的人才因材施教,這是一個重要的教育課題。
這個話題同樣引起了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大學副校長韓圣浩的高度關注。
“最近山東大學準備在這方面加大改革力度,打算專門拿出一部分資金,在師資引進上向杰出人才選拔上傾斜,鼓勵多勞多得。”韓圣浩認為,2014年,關于教育改革,公眾還有著沉甸甸的期待。期待人才選拔的方式更加高效、科學,期待人才評價的制度更為理性、多元,也期待著考試選拔制度能更有助于推進社會公平。
除了教育問題外,據了解,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的31名住魯全國政協委員分別來自中共、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經濟、教育、科技、文藝、宗教等21個界別。他們精心準備的提案涉及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創新步伐、保障和改善民生、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多領域重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