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辦與民辦養老機構在政策扶持上曾有的懸殊差距,造成了養老機構長期發展不均衡。有專家表示,要讓養老產業紅火起來,就要為民辦養老機構“松綁”,這需要必要的養老風險保障,多元的養老產業以及實實在在的政策支持,這樣才能鼓勵更多人參與養老服務,也能為百姓選擇養老服務“松綁”。

工商登記的養老企業僅剩一家
今年6月,山東養老產業博覽會將舉辦,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將有一批養老地產企業參加。據了解,濟南、聊城、煙臺、青島等地相繼建設了投資超過10億元的養老地產項目,青島新華錦、煙臺南山老年公寓社區相繼投入使用。
不過,新興老年產業目前卻遭遇注冊難題。據了解,目前我省養老機構注冊分為三類:在民政部門注冊的公益性民辦非企業組織,在衛生部門注冊的護理機構,還有直接在工商部門登記的企業。由于政策制定原因,現行的大部分鼓勵養老的政策只是扶持民非組織,工商注冊的養老機構得不到支持,這成為社會資本進入養老產業的最大門檻。
省老齡辦有關人士說,投資數十億元的青島新華錦老年地產項目現在掛的也是公益老年公寓的牌子。2006年,我省工商登記的養老單位還有13家,由于無利可圖,如今僅剩下1家。“企業是逐利的,但是都注冊成公益性質的民非組織,這造成了養老產業的萎縮。”
學來的經驗已不適合我省實際
記者了解到,今年6月,我省將重新整合現行的養老產業扶持政策,為建立統一的養老市場做最后準備。不過,省老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現行的政府補貼政策仍限于對養老機構的直接補貼,這種學習于上海城市化社區的經驗目前并不適合山東的現狀。
“上海的老年人口大部分在城市,而我們的不少老人還居住在農村,大量政府資金支持城市老年公寓,農村養老則存在空心化現象,這便造成了新的不公。”省老齡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還有分析人士表示,把資金投給養老服務業,不一定直接導致老年公寓價格下降,百姓還是得不到實惠。對此,我省提出,公辦養老機構達到一定數量和水平后,政府原則上不再投資新建公辦養老機構,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將托底供養的老人,交由民辦養老機構供養。甚至采用政府資金直接補貼給老人的方式,讓老人自己拿著補貼到市場上選養老機構。
去年9月,我省投入10億元資助的首批社會養老服務完成公示,與以往大部分獲資助項目為事業單位不同,這次獲得資助的項目多數都是民辦養老機構。今年,我省還將推動公建民營、民辦公助兩種新型養老模式,進一步統一養老服務市場。
今年我省將推養老機構責任險
“以前為了規避風險,我們只收自理的老人。但為了賺錢,我們現在接收的大部分是半自理的老人,我最擔心的就是老人不小心摔倒。”19日,在省城槐蔭區一家老年公寓里,院長李女士說,如果有一位老人摔倒,由于難以認定責任關系,可能意味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巨額賠償,公寓就面臨破產倒閉。
即使在公辦養老機構,濟南市一家公辦養老院的負責人表示,為了規避風險,入院前養老院會和老人家屬簽署一個免責協議。
據了解,針對養老機構運營中出現的老人摔傷、走失等事情,目前還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對糾紛處理和責任認定做出明確規定,出現糾紛后,一般都要由養老機構進行賠償。遇到大的訴訟賠償,普通的民辦養老機構可能會面臨破產。
對此,民政部今年就推進養老機構責任保險工作提出意見。省老齡辦有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年我省有望出臺養老機構責任保險相關規定,讓養老機構加入保險,在意外發生時可以有保險“兜底”。
專家觀點
養老政策不能只照顧到城市
民政部慈善事業促進司原司長王振耀說,發展養老服務產業,目前的政府只盯住了每一千位老人有多少張養老床位,認為只要達到了這個數字,老有所養就有保障。據了解,根據“十二五”目標,山東每千名老人將擁有30張床位,到2020年,這個比例將達到4%。
不過,王振耀提醒,在4%之外,還有96%的老人需要家庭、社會供養,養老發展也不能僅僅依靠市場解決。“中國的養老社區還不完備,具有專業技能的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組織還很少,這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王振耀則認為,今后政府出臺政策一定要針對每一位老人,這樣才能保證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記者獲悉,我省將在“十二五”期間在每個街道和社區興建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農村試點建設集體供養老人的幸福院。(本報記者張榕博)
博興五百農村老人搬進免費公寓
公寓配有專業服務人員,統一配氧氣輸送裝備

本報濱州4月19日訊(記者李運恒) “做夢都沒想到,我們七十多歲了還能住上樓房!”16日,博興呂藝鎮寨韓村和馬家村500多位老人陸續搬進了免費老年公寓。
“還真是想不到啊,跟做夢似的搬進了樓房,這不就是城里人的生活。”16日一大早,濱州市博興縣呂藝鎮寨韓村村民孟兆龍老兩口就開始收拾東西。從16日開始,呂藝鎮寨韓村和馬家村500多位老人陸續搬進了免費老年公寓,公寓內不僅有沙發、電視、油煙機等,每個月還有免費的50度電和5立方的自來水。
呂藝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座老年公寓取名“幸福時光”,就是用來寓意農村百姓今后的生活。老年公寓位于寨韓村,一期工程投資4500余萬元,五層設計,居住面積16000平方米,設有大小兩部電梯,方便老人上下樓,同時公寓內配有專業服務人員。“每戶安裝廣播音響,統一配備氧氣輸送裝備,還建設大型餐廳、超市、接待室、活動室、理療室等多項配套設施。”當地一位百姓笑稱,“咱們的老年公寓比大城市里的都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