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18日,《舌尖上的中國Ⅱ》熱播,在第一集《腳步》中,原生態的“山東煎餅”素樸出鏡。鏡頭里,那古樸的小村莊,憨厚的沂蒙老人,香噴噴的煎餅卷大蔥和極具食欲的紅燒肉,給全國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張“山東煎餅”到底在哪里?又是怎樣出爐的?《舌尖Ⅱ》的拍攝花絮又有哪些?4月20日,大眾網記者經過長途跋涉,來到距離臨沂市區80公里外的小村莊——蒙陰縣垛莊鎮椿樹溝村,在這里,找到了“舌尖上的中國”中的主人公67歲的姚芳英大娘,聽她講述“山東煎餅”的“舌尖”故事。
蒙陰縣垛莊鎮椿樹溝,位于大山深處,正是這樣的原生態環境,保持了煎餅的原汁原味。
4月20日上午,大眾網記者驅車趕往椿樹溝,由于沿途正在修路,從孟良崮高速路口下了高速路口,再開一個多小時才可以來到村下。然而,由于山路陡峭,車子無法開到村中,大眾網記者又下車步行走了三四公里路,終于來到椿樹溝村。
“你們也是看電視之后來的吧?”一進村,這里的村民們便樂呵呵地笑著問大眾網記者:“早晨來了好幾撥人了,都是看電視后來參觀的。”
“當時在那家拍攝的,我帶你們去。”熱情的村民帶著大眾網記者穿過山間小道,前往“山東煎餅”的主人公姚芳英家的院落。此時,67歲的姚芳英在門口目送準備離開的游客,并熱情地招呼著大眾網記者。“沒想到那么多人來參觀,非常歡迎啊。”姚芳英簡單收拾了一下院落,給大家倒上水。
攝制組跋涉近10天才選中椿樹溝,“原生態”是入選要素
椿樹溝是蒙陰縣垛莊鎮黃姑庵村的一個自然村,這個蒙山深處的小山村只有16戶54口人。他們生活在蒙山望海樓深處。這里原生態的山水風光,養育了淳樸善良、熱情好客的村民,壓碾、推磨、烙煎餅等許多原始傳統都有良好的保留。
回憶起“舌尖上的中國”拍攝過程,姚芳英向大眾網記者娓娓道來。
在2013年夏天,有幾個陌生人乘坐著兩輛車來到村里,詢問著村里的情況。村民們后來得知,他們是準備拍攝煎餅的制作過程,其中帶隊的是《舌尖上的中國Ⅱ》——《腳步》導演李勇。當時陪同節目組拍攝的垛莊鎮宣傳辦主任匡秀夫介紹,選椿樹溝為拍攝地點,也不是立即確定的。李勇和同事們用了近10天的時間,在費縣、平邑、臨沭、蒙陰等尋覓了許多地方,最后才確定在椿樹溝拍。山東有很多地方都產煎餅,《舌尖上的中國Ⅱ》——《腳步》導演李勇為什么選擇臨沂蒙陰?匡秀夫說,李勇希望盡量選擇最接近自然的村子,盡量少受外界影響,可以保留煎餅原始手工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