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破題 山東各地陸續放貸
今年中央和省委一號文件都明確提出,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對流轉合同規范、并申請貸款的農業經營主體,由所在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審核后頒發土地經營權證。該權證不改變農村土地的用途和農民的承包權益,同時可憑此證進行抵押貸款。
680畝土地經營權
換來260萬元貸款
5月15日,在萊蕪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啟動儀式上,開出了兩單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市農村信用聯社向嬴泰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放貸款200萬元,萊蕪中成村鎮銀行向雪贏蓮藕種植有限公司發放貸款50萬元。
“有了銀行貸給俺的200萬元,俺們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也不是問題了。”萊蕪市嬴泰有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潘林香高興地說。萊城區羊里鎮雪嬴村村支部書記、雪嬴蓮藕種植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王峰也解決了讓他頭疼多日的發展資金難題。
在德州,武城縣志遠糧棉種植合作社理事長牛文志曾經同樣為著糧食烘干儲存、擴大紫薯種植規模的資金來源犯愁。他曾通過民間借貸及銀行小額抵押貸款解決融資難題,但民間借貸的高利息常常讓他望而卻步;面對合作社動輒幾百萬元的項目投入,最多十幾萬元的小額貸款顯然只是杯水車薪。
“沒想到,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有同房產證一樣的‘含金量’。”近日,牛文志用估價800萬元的680畝土地經營權作抵押,僅僅用了2周時間,就拿到兩年期的貸款26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
其實,早在2008年9月,棗莊市山亭區的徐莊土地合作社就以334畝土地使用產權為抵押,從山亭區農村信用社獲得貸款30萬元。這也是我省農民拿到的首筆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
農村產權交易網絡
暢通資源配置通道
近年來,隨著土地流轉步伐加快,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一大批新型經營主體相繼涌現。但因土地為流轉而來,固定資產又相對較少,在土地經營權無法抵押貸款時,大部分銀行金融機構在提供貸款都要求提供擔保人和抵押物,這無疑制約著這些新型經營主體的進一步發展。
今年年初,由萊蕪市委農工辦、市金融辦牽頭協調,市財政局、農投公司、農村信用社、中成村鎮銀行、省投資擔保公司共同研究探索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融資。萊蕪市還專門成立農村產權交易監督管理委員會,組建市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交易范圍主要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土地使用權等11類權項。
去年8月1日,武城縣農經局與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出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辦法(試行)》,根據該辦法,糧棉種植面積不低于100畝,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低于50畝,養殖面積不低于20畝的承包經營人,可獲取其所提供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評估認定價值30%至50%的貸款。目前,武城縣推出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共發放貸款5筆1200余萬元。
為保證土地抵押權的實現,棗莊建立了市、縣、鄉三級農村土地使用產權交易網絡,市里還成立了全國首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農村土地資產評估事務所,為農村土地收益、農村土地使用產權價值、農村資產進行評估。作為最早試水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的市,截至目前,棗莊已累計發放貸款5.4億元。
農民權益咋保障?
銀行風險咋規避?
經營者到期不能償還抵押債務,如何保障農民的土地經營權不受侵害?基于獨特的權利屬性,這也是土地經營權抵押目前面對的最大難題。對此,我省各地進行了多種嘗試。
棗莊從四個方面防范農民失地及銀行貸款等風險:一是規定合作社成員中農民比例不得低于80%,出資獲得的附加表決權票數不得超過總票數的20%,即農民的附加表決權占80%。這兩個“80%”,保證了工商業資本不能在合作社中占主導地位,從而保障了農民對土地的長期控制權;二是在土地合作社中引入農業保險,政府對農業保險給予80%的保費補貼,降低了自然風險;三是規定土地合作社只有不超過1/3的部分可以抵押貸款,抵押年限不能超過3年,保證了農民不會長期全部失地,降低了合作社的經營風險;四是合作社實行規模經營,與一家一戶經營相比,抵押資產多,還款能力強,擔保戶數多,機會風險大大降低。
武城縣農經局局長王洪勝告訴記者,經營者違約,金融機構并不能取得承包方的地位,只能是將土地經營權再次流轉,獲取轉讓收益受償。同時,金融機構還可以地上種養物辦理的農業保險優先受償。此外,為有效控制風險,辦法對借款人應當具備條件、相關部門的審查、審批、審核,認定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價值,簽訂貸款合同、最高額抵押合同、辦理抵押備案手續等環節均作了規定。
萊蕪市則嘗試將經營權在農村產權交易中心進行拍賣。“土地經營權被抵押后,由擔保公司向其提供貸款擔保。一旦發生風險,擔保公司會把經營權放在農村產權交易中心上進行拍賣,讓更好的經營主體來經營這塊地。這樣,擔保公司和銀行的顧慮打消了,制約發展的關鍵瓶頸打通了,這步棋也就走活了。”萊蕪市委農工辦副主任狄杰友說。(于向陽 張宇鴻 張環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