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齊魯網5月29日訊(冠縣臺 黃魯光)聊城冠縣曾是國家扶貧的貧困縣,100多年前,武訓通過自己30年的乞討,辦起了三所義學。100多年后,么富江通過書畫義賣,辦起了民間“第一所希望小學”。
么富江所在的后鄭疃村則是冠縣最貧困的村莊之一。1988年,村里的小學沒有固定的校舍,么富江看在眼里,急在心頭。33歲的么富江下定了回村辦學的決心,他要讓村里的孩子重新走進學校。
學校最初的教室就設在家里,那年,么富江在村里收了第一批學生,一共50人,老師只有他和妻子兩個人。可是,僅僅兩間教室遠遠滿足不了孩子們的需求。他和妻子變賣了全家所有值錢的東西,開始四處奔波,求親告友,還動員親人及鄰居騰出8處宅基地作為校舍。
"借錢不容易,教書人臉皮薄,但為了學生,我錢借的理直氣壯,這不丟人。“靠著執著,么富江贏得了一個又一個好心人的理解與支持,建起了村里的第一所小學"么富江小學”,這也是冠縣民間“第一所希望小學”,學生每學期只需要交4元的學雜費。這樣,村里的50多名學生高高興興地走進了這所靠“化緣”建起希望學校。
學校開辦第一年,學生成績便在全鎮50所小學中名列前茅。這下,東古城鎮轟動了,人們知道后鄭疃村出了個么富江,辦學不收費,教的學生還特棒。他們紛紛把孩子送到么富江面前。
為了籌款辦學,么富江常常一放假就外出,在濟南、北京等各地舉行書畫義賣展。“不能光借人家的錢,自己也得想辦法,我賣字畫就是為了給學校籌點錢。”
今年60歲的么富江本已到了退休的年齡,可學校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無法讓他閑下來。他說,“我雖然辛苦勞累,但一想到武訓先生,渾身就充滿了力量,以后我還會繼續'化緣',將我生命的全部交給農村教育。”
原標題:聊城一鄉村教師“化緣”辦學 每學期只收4元學雜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