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莫言用斯諾登事件反問外媒盯著中國審查
莫言說,想念高密美食爐包了,我就提前結束了歐洲之行。
第五屆中國(高密)紅高粱文化節,被特意安排在10月11日開幕。兩年前的這天,莫言成為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莫言很忙。“手機關了三天”的他,11日在家鄉高密市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談家鄉,談文化,談這些年的見聞和思考。
哪兒也沒家鄉好
接受本報專訪前,許久不抽煙的莫言,向一位老朋友要了一根煙,借以舒緩精神。這些天,他為紅高粱文化節忙前忙后。
莫言常回老家,高粱紅了回來,玉米黃了、小麥黃了也回來。碩果累累時回來,播種時也回來。“以前是回來次數少、住得長,一住兩三個月,可以專心寫作。現在回來的次數多、住的時間短,一個是北京的事多,再一個找我的人多,老同學、老朋友、老戰友。”
“走遍天下也沒有故鄉好”,莫言作品,寫的也多是“高密東北鄉”的故事。他說,故鄉代表了一種鄉土記憶,是千百年來的文學命題,唐詩里、宋詞里,都有離愁別恨、鄉愁相思。莫言筆下,常有最熟悉的生活、童年記憶、小時候長大的地方,同學、父母、鄉親,自己喜歡吃的食物、游過泳的河流、散步過的河堤。故鄉高粱地里發生的孫家口伏擊案、公婆廟慘案,被他寫進了《紅高粱》。
“高密東北鄉”是個文學概念,它不與真實的家鄉畫等號。莫言說,作家所有的活動,都與創作有關,都是一種積累,天南海北,很多人的故事,都可以變成素材,放到所謂“故鄉”的籠子里。今年6月,在一次“小說與故鄉”的演講中,莫言說,“故鄉是作家擺脫不了的存在,作家用文學的方式拓展故鄉,是對故鄉的一種超越。”
莫言是高密的“鹽”
紅高粱文化節期間,高密撤縣設市20周年座談會舉行,北京來了不少“高密籍名人”,有將軍、高干、知名企業家,受到明星般關注的,還屬莫言。常會見到幾位當地官員陪著他,多位掛工作牌的小伙子前方開路,從老鄉人群中擠出一條縫,趕往下一場活動。
談及家鄉,莫言說,高密和全國一樣,這20年的發展,只能用“天翻地覆,令人嘆為觀止”來形容。“莫言老家”,已是高密的品牌。兩年前,他獲諾獎后,一夜間,“高密”成為世界知名的中國縣級市。而今,高密到處有莫言的影子。
10月10日晚,茂腔現代戲《紅高粱》首演,由莫言名作《紅高粱家族》改編,莫言看了演出,對家鄉的茂腔劇團贊賞有加。11日,高密文體公園廣場上,《莫言的童年》連環畫新書發售,不少老鄉買了一本,想找莫言簽名。這天,莫言還為高密惠民村鎮銀行發行的“紅高粱”銀行卡和惠影科技傳媒有限公司文化惠民卡簽名。簽完,他不忘幽上一默:“銀行給農民存款利息高一點、貸款利息低一點,才是真正惠民。”
文化節同期,莫言作品研討會、“解讀莫言”等活動在高密舉行。兩周后的27日,電視劇版《紅高粱》將在山東衛視首播。
一位網友說,莫言是高密的“鹽”,他和他的作品,讓高密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