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山東頻道11月10日電(張偉)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山東考察時提出了發展農業現代化 “三個導向”的戰略思想,即以解決好地怎么種為導向,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以滿足吃得好吃得安全為導向,大力發展優質安全農產品。
山東作為經濟大省、農業大省,在堅持“三個導向”、深化農村改革、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等方面一直走在全國前列。近日,山東省副省長趙潤田接受新華網訪問,圍繞“深化農村改革”,就山東本屆政府在深化農村改革、加快農業轉型升級、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的工作進行了深刻闡述。
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山東三年內完成
新華網山東頻道: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深化農村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其中,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您是分管山東農業農村工作的副省長,當前,山東這項工作的進展如何?
趙潤田: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深化農村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從2009年開始,中央連續4年要求穩步開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2013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山東作為經濟大省、農業大省,省委、省政府經過充分調查研究、分析論證,提出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先于全國2年完成任務。截至到今年10月底,全省所有縣(市、區)都開展了工作,已經有432個鄉鎮(街道)基本完成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有5.7萬個村(社區)完成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占總數的76.5%;有4.5萬個村(社區)頒發了承包經營權證書,占總數的60%。
隨著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推進,成效已經初步顯現。一是化解了土地糾紛。農民土地在沒有確權登記頒證之前,由于承包地“四至不清”,時常引發土地糾紛。通過確權登記頒證后,“四至不清”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由此引發的土地糾紛大幅度減少。二是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通過確權登記頒證,進一步明確了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權屬,農民吃上了“定心丸”,農民一證在手,就握住了自己的土地使用權,沒經農民同意的動地行為都不合法,也不可能,維護了農民的合法權益。三是加快了農村土地流轉。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后,農民可以放心把土地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流轉,增加了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促進了土地的規模化經營。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土地流轉達1808萬畝,占家庭經營面積的19.6%,農業經營規模化率達到了28.6%。四是推動了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后,農民可以以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獲取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激發農村發展活力。目前,全省4254個村進行了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立股份合作組織3610個,138萬農民成為股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也相應啟動,全省已建立市級交易中心1個,縣級交易中心21個。
總的來說,山東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進展還是比較順利的,3年基本完成土地確權登記頒證的目標任務,應當說是沒有問題的。